河北:“三足鼎立”支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河北日报记者 周远
我省是老年人口大省。统计显示,截至2015年底,我省60岁以上老年人已达1212.49万,占总人口的16.3%。
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河北,如何确保“老有所养”?省第九次党代会报告就此提出,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养老产业和老龄化事业发展。
“建设养老服务体系,应进一步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积极推动医养结合,着力提升服务质量,切实满足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针对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代表们纷纷提出建议。
构建养老服务体系,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
“政府在构建养老服务体系中,应该起到主导作用。”石家庄市民政局局长闫纯锴代表认为,应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养老服务工作机制。各级政府应将养老服务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闫纯锴代表建议,应健全民政、财政、规划、住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卫生、国土资源等部门的协调工作体制,定期研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推动重点任务、重点项目的落实。将政府主导作用贯彻于养老服务发动、规划、组织等各个环节和过程,积极发挥政府的推动和引导作用。
目前,我省针对养老机构的用水、用电、用气、取暖等优惠政策,在一些地方还没有充分落实,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的积极性没有真正调动起来。“发展养老服务业,不仅需要政府部门积极作为,更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群策群力。”闫纯锴代表建议,应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养老服务业。
构建养老服务体系,要积极推动医养结合
医疗卫生服务是老年人最需要的服务之一。然而,“养老的不治病、治病的不养老”情况较为突出,社区医疗机构和养老服务机构资源相对独立,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对此,保定市卫计委主任张晓梅代表建议,应积极推进医养结合,通过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之间的结合,使其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建设“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推进医养结合,必须建立健全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张晓梅代表建议,强化对养老机构医疗卫生服务的支持力度,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在养老机构内设医务室。以签约合作形式确定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的服务项目、服务方式以及责任与义务等事项,为养老机构开通预约就诊绿色通道,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巡诊、健康管理等服务。
张晓梅代表还提出,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卫生计生基层网络,推动居家老人与家庭医生建立签约服务关系,为居家老人提供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家庭病床、社区护理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不断规范为居家老人提供的医疗和护理服务项目,将符合规定的医疗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构建养老服务体系,需着力提升服务质量
“构建养老服务体系,为老年人提供优质服务,应提高从业人员素质。”这是廊坊市广阳区爱民东道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张静代表提出的观点。
“很多养老服务从业人员技能不高,难以满足老年人多元化养老服务需求,应加大从业人员培养力度。”张静代表提出,在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增设养老服务管理专业和课程,吸引大中专毕业生从事养老服务工作。将养老服务人员技能培训纳入各地就业培训体系,实行岗前免费培训。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建立起为老服务专业社工队伍,并制定为老志愿服务登记和养老服务储蓄制度,组织老年志愿者开展“银龄互助”、邻里互助活动,建立起为老志愿服务队伍。此外,要建立养老护理从业人员的执业和职称奖补制度,完善职业薪酬及职称评定、政府购买社工服务、志愿者服务记录等激励机制。
点击进入专题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河北新闻
- 地区新闻
- 娱乐新闻
- 1 廊坊市 “大众冰雪进校园”正式开幕
- 2石家庄市新华区举行“学习十九大精神书画展”
- 3赵县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惠民演出举行
- 4乡村振兴开启美丽井陉建设新篇章
- 5攻坚克难促发展 扬帆启航新跨越——无极县教育
- 6高邑县打造红色文化基地强化理想信念教育
- 7新乐市创新政治引领的有效途径和载体
- 8邢国辉: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 切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