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河北网首页 河北新闻 政策要闻 正文

“赶路”在太行山上
——追寻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李保国的生

时间:2016-08-24 16:42河北网(www.he-bei.cn)
河北网(www.he-bei.cn)权威媒体 河北门户

新华社北京8月23日电(记者廖翊、王洪峰、王昆)在路上,是他的生命状态。

整整35年,他的行走足迹始终印在太行山、绕着太行山、贴着太行山。匆匆赶路的身影,定格于莽莽太行、留在了太行百姓心中。

他叫李保国,共产党员,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1年3月,23岁的李保国刚刚大学毕业留校,就随河北农业大学课题攻关组来到邢台太行山区,再也没有离开。

35年间,在“愚公移山”寓言传说地,李保国始终做着两件事:整地、种树。靠着科学和实干,让荒山石地变成良田,让太行果木成林、四季苍翠,让世代贫困的山区人民走向富裕。

太行山,是李保国行走的出发地和终点。这是他的自觉——

从他来到太行的那天起,就为自己画好了人生的行走线路;在长期与太行百姓的甘苦与共中,坚定了自己的生命轨迹。

深刻的缘分起于心、成于爱——他始终铭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

带“初心”上路:哪里最穷最苦,哪里是家

八百里太行,巍峨神圣。

邢台县浆水镇前南峪村,是李保国在太行山区的第一个家。抗战进入最艰苦的相持阶段,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敌后总部曾驻此两年零两个月,这里的每一户百姓家几乎都住过抗大学员。为粉碎日寇残酷的“拉网大扫荡”,当地百姓与抗大学员一起,写下了同仇敌忾、可歌可泣的悲壮故事。

然而,由于自然条件恶劣,几十年过去,太行山区人民依然贫困。河北农业大学课题组来到前南峪,就是为了考察建立产学研基地,以研究解决那里土壤瘠薄、干旱缺水、“十年九旱不保收”“年年造林不见林”的重大难题。

“我是农民的儿子,看不得农民受苦。……太行人民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作为一名党员,有责任、有义务为太行人民脱贫致富做实事。”

在太行这片贫穷而光荣的土地上,李保国立下“初心”,开始奋斗。

后来,李保国妻子郭素萍作为课题组成员带着两岁的儿子也来到前南峪,岳母跟着进山照看孩子。一家4口挤在山上一间低矮阴暗的平板石头房里,一住多年,直到孩子上学。

多年艰苦的观测、爆破、实验,李保国主持的太行山石质山地爆破整地造林技术、“太行山高效益绿化配套技术研究”相继获得成功,核桃、苹果、板栗等经济林成活率从10%提高到90%以上,前南峪成为“太行山最绿的地方”,百姓开始过上了好日子。

“我得去别的地方,别的山里了。你知道我的脾气,我是哪儿穷往哪儿钻,哪儿穷往哪儿跑。”李保国这样对前南峪村党支部书记郭成志说。

像当年抗大学员告别乡亲奔向新战场一样,他挥别了奋战十多年的前南峪,赶往下一站。

1996年8月,一场特大暴雨把邢台市内丘县岗底村冲了个精光,他把家搬到了岗底。后来,把将要高考的儿子转到内丘县中学就读。在岗底,他培育出了被评为“中华名果”、北京“奥运专供果品”的富岗苹果。而今,岗底村年人均收入3.1万元,成为太行山区闻名的“首富村”“小康村”,彻底摘掉了贫困帽子。李保国成了岗底村民心中的“科技财神”“荣誉村民”。

20年后,岗底人还记得,这位大教授当年几经转车、自带被窝卷来到了村里,住的是山上的石板房。特困户杨群小更不会忘记,李保国对他说:“你以后的幸福我包了!”

在太行山区,李保国不像个教授,更像个流动工,在前南峪、岗底等地做“长工”,又在各地打“短工”;哪里需要,就去哪里,住在哪里。常常是带瓶水、揣几个馒头就上山、进园了。年均200多天在外、4万公里的行车里程,记录了他无以为家、旅途为家、大山为家的生活轨迹。他的微信名,就叫“老山人”。

今年春节前,“老山人”回到了“第二故乡”岗底村,村民们很是开心,在村里的联欢会上,非得让他唱首歌。从来不会唱歌的李保国无法推脱,为乡亲们学唱了一首《流浪歌》:“流浪的人在外想念你,亲爱的妈妈。流浪的脚步走遍天涯,没有一个家……”

唱歌前,李保国说了几句话,好些乡亲听后掉泪:

“这么多年,我觉得自己一直在‘流浪’,在太行山上‘流浪’,我‘流浪’是为了更多的人不流浪。我希望大家学到技术后,开发好家乡,不要再去外面流浪……”

相关新闻:

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
奋力推进妇女儿童事业

【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发言】高志立:为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

河北省直机关首届文化艺术节举行汇报演出

创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省动员大会在秦皇岛召开

创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省动员大会在秦皇岛召开

赵克志许勤出席

共4页: 上一页1234下一页
责任编辑:美景
0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C) 2012-2012 河北网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冀ICP备09014245号

未经河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