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直科技工作者和党务干部学习李保国事迹座谈会发言摘登(2)
做精准扶贫路上的“李保国”
省农业厅环保站研究员、阜平县挂职副县长兼食用菌产业专家组组长 通占元
李保国同志始终坚持“把论文写在太行山上”、“农民需要的技术就是我们的科研方向”、“把农民变成我”的科研开发和技术推广理念,把太行山变得更绿了,带领一大批贫困群众通过发展林果产业实现了脱贫致富,为太行山片区发展立下了不朽的丰碑。李保国同志是扎根山区、脱贫攻坚的杰出楷模,是情系百姓、科技扶贫的先进典型,是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优秀代表。他对党忠诚、心系群众的政治品质;技术扶贫、精准脱贫的务实作风;艰苦奋斗、愚公移山的拼搏精神;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价值追求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一要学习他忘我工作的拼搏精神。李保国同志去世前的四个多月,在家的时间总共不到10天。就连春节假期,也只在家休息了一天。他爱人先后两次做手术,他都在山上,手术通知单都是爱人同事签的字。保国同志去世前的十几天,几乎是日夜奔波在基地、学校、科研岗位上。明知有病还拼命工作,这种忘我的工作作风是心系农民致富、心系农村发展的具体体现。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把自己开发掌握的现代农业技术模式,教会农民、教会企业,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
二要学习他扎根基层的科研作风。李教授研发的“聚集土壤,聚集径流”植保法,让前南裕的山土厚了、水多了,树木栽植成活率从10%一跃达到了90%,前南峪的沟沟壑壑变成了“山顶洋槐带帽、山中果树缠腰、山底梯田抱脚”的“太行山最绿的地方”之一。先后完成山区开发研究成果28项,建立了太行山板栗集约栽培、优质无公害苹果栽培、绿色核桃栽培等技术体系,带动了全省板栗、苹果、核桃产业发展。他一头扎进太行山,推广了36项林业技术,累计增加农业产值35亿元,纯增收28.5亿元。我们要学习他传承和钻研、专注和坚守的工匠精神。在今后的技术研发推广中,我要针对食用菌产业中存在的问题,大力研究开发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操作模式,推广应用集约化、专业化、现代化、产业化发展的集成技术,把教学、科研、推广真正搬到田间地头,做到现代食用菌产业发展需要什么,就研究什么、推广什么,使产业、科研、教学部门与生产一线有机结合,形成发展合力。
三要学习他精准扶贫,让贫困群众富起来的专家作用。知识分子只有扎根基层、与人民结合,用自己的知识让贫困群众真正脱贫致富,才能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李教授把个人的聪明才智无私地奉献给贫困群众的可贵品质,得到了贫困户的认可,为精准扶贫作出杰出贡献。我受农业厅委派,帮助指导没有基础、技术空白、体系不全、经济滞后的阜平县发展食用菌产业,要学习李教授的精神,围绕“制定一个科学规划、建立一个专家技术队伍、引进一批龙头企业、出台一套扶持政策、实施一套现代食用菌产业运营模式、完善一套质量标准技术体系、建立一个六次产业体系”,探索建立现代食用菌产业精准扶贫模式,力争使食用菌产业发展成为阜平县立县富民的优势产业,让4万户贫困群众通过食用菌产业脱贫致富。
努力成为群众身边的行家里手
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研究员 宋炳彦
2016年4月10日早晨7时许,我接到河北农大一位老师的电话,话筒里传来噩耗“李老师去世了”,我当时惊讶万分,心里很不是滋味,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前两天我们还在一起研讨山区工作,怎么一下就走了呢?随后,我们急匆匆地赶往保定李保国的家中,见到悲痛中的郭素萍嫂子,我的心情无法自控,伤感和酸楚,阵阵撞击着我的心,泪水模糊了双眼。
我和李保国同是77级大学生,同年生人,因大我10个月,称他为兄,有时称李老师,有时直呼保国。
记得在内丘县横川村,当地是丘陵区的沙土地,他提出设施农业无土栽培建议,自己出经费,购置了大量农业设施保温新材料,并叮嘱我:“炳彦,这些材料交给你了,测试性能的事你就继续干,这个基地也算你们的;你要好好打造,做出个好样板来。”话语不多,胸怀坦荡,只要对当地产业有利,他从不计较什么,这里现在已经发展成140亩设施蔬菜无土栽培示范基地。
2008年,山区设施蔬菜项目刚组建之时,他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虽然专业不同,但是,当有新思路、好主意的时候,我们能一直研讨到凌晨,他把自己多年积累的山区工作经验和研发经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们,山区绿色蔬菜能成为山区综合开发的“八大产业之一”,他功不可没。
我们多次一起参加研讨会,到过涉县、内丘、临城、平山、涞水、易县、遵化等地。在产业发展上,他经常对我说“当地请我做产业指导,技术就得听我的;因为我不收费用,也不计报酬,不管你老板是谁,也得按我的技术路线来;要么别请我来,要么照我说的做”。可见李老师在技术上的自信、功力和魄力。
去年5月,在石家庄的会议结束后,他就直奔平山李家庄基地,临走时对我说:“炳彦,今晚务必把李家庄生态采摘园的蔬菜技术方案、规划设计发给我,明早村里急着用。”他晚饭都没顾上吃,就赶往山区的小村庄,他的敬业精神,令我折服。
他对山区脱贫有感情,基地产业建设事必躬亲,为了赶时间,常常是中午吃饭时,就准备好了随身物品,也不午休,就匆匆赶往下一个基地。有时下午参加会议,他也是随身携带着行李,我打趣道:“李老师,你这是为了节省半天的住宿费吧。”他笑笑:“嘿,没啥,反正我晚上不住,一会儿还要赶到基地去。”
在李保国去世前的4月7日和8日,我俩都在顺平县参加省科技厅的山区规划研讨会,只见他胡子拉碴、脸色憔悴,我说:“你洗洗刮刮啊,几天不见,怎么这么累?”他说:“没啥,习惯了,就是事多啊。”
他走了,留下的是“富岗苹果”、“绿岭核桃”,硕果累累;他走了,无愧于“科技财神”、“太行山新愚公”称号,他的精神永存,永远激励我、鞭策我努力成为一个像他一样的人,成为一个群众身边的行家里手。
把李老师未完的课题进行到底
省农科院石家庄果树研究所研究员 杜纪壮
我和李保国老师2007年至2013年共同主持了国家科技支撑课题“耗水型果树减蒸降耗及种植管理节水技术集成与示范”,2015年共同承担了现代农业科技奖励性后补助项目“苹果、梨‘时位量’三位一体节水灌溉关键技术”,在这些项目的执行过程中,取得了“果园‘四适三减’高效用水关键技术与标准化示范”成果,出版了《果园节水灌溉理论与实践》等专著,并在省科技厅山区办公室的领导下一起组建了河北省苹果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2016年4月9日是我一生最难忘的一天,我陪李老师度过了他最后一个工作日(这天是星期六)。9日他验收完三个项目已经中午12点多了,简单用餐后13点30分准时赶到了我这里进行的果园高效用水研讨会上,共同总结前期的成果,商讨下一步的工作计划,16点30分会议结束后自己开车返回保定,说还有课……
在我的印象中,李老师天天这样忙,没有节假日,不是指导学生田间试验、就是到果园进行技术培训、指导果农生产,或帮助他们进行园区规划等。
和李老师工作的这10年里,在他做人做事方面,我的感受是:
一是工作作风要务实。李老师在山区开发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前南峪生态农业、富岗苹果、绿岭核桃等,每个区域的开发,李老师都深入基地、广泛调研、周密规划、认真组织落实,充分体现了一个科技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二是科研选题要超前。李老师在苹果、核桃生产技术的创新引领了河北省苹果和核桃产业的发展,而刚刚起步的红树莓产业开发在河北省是首创。
三是科研态度要严谨。他对科研项目实施及对学生的要求都非常严格。李老师团队承担的研究任务较多,每一项他都认真对待。在指导学生试验设计、田间试验操作、论文写作等方面可以用“苛刻”来形容,我们研究室2003年后新增了2名同事——秦立者和杨素苗,都是李老师的学生,他们工作积极努力、认真细致,已成为研究室的骨干。记得有一次杨素苗请他帮忙修改论文,李老师认为文章中有不满意的地方,还不够认真,当即批评“干工作这么不认真,我收回你的‘博士证’”。
四是为人做事要亲和。李老师对同行、同事、农民、学生的亲和力都很强,没有架子,人们都愿意和他接触,对同行、同事他非常尊重,而又能对工作提出合理的建议;对农民不仅耐心指导技术,还常常唠唠家常,关心农民的生活;对学生正像绿岭果业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陈利英在报告会上所说的“严师慈父”。
李老师的离世,是党和人民事业的损失。我们失去了一个非常好的合作伙伴。他虽然走了,但他的精神与太行山同在,将鼓舞我们更好地完成课题。他是科技工作者的楷模,是一座矗立在太行山上的丰碑。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学习李保国老师“严谨求真的科研态度,务实创新的科研作风、产业富民的责任担当”,做好本职工作,为我省农民致富和果品产业升级作出新贡献。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化身春雨绿满太行
省农业厅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 魏瑞敏
李保国同志是探索、践行“太行山道路”的优秀代表,自1981年大学毕业走进太行山,他30余年如一日,为山区开发呕心沥血、为农民脱贫致富忘我奋斗,心无旁骛致力于太行山区果树开发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创新推广的36项农业实用技术,帮助山区农民实现增收28.5亿元,带动10万多群众脱贫致富,是扎根山区、脱贫攻坚的杰出楷模,是情系百姓、科技扶贫的先进典型,是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优秀代表。
我们要学习李保国同志对党忠诚、心系群众的政治品质。“把我变成农民,把农民变成我”是他的口头禅,他始终牢记共产党员的使命,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长期安家偏远山区,把课堂摆在山间地头,毫无保留地传授实用技术,致力于让农民变成技术能手,引导贫困地区群众靠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建成了美好家园,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我们要学习李保国同志技术扶贫、精准脱贫的务实作风。他扎根基层一线,久久为功,苦苦钻研技术。为了研发无公害苹果栽培配套技术,常年吃住在岗底村,白天钻果园查看情况,晚上上山用黑光灯测报虫情,夜间分析研究解决方案,实现了优质无公害苹果生产的标准化,使“富岗”苹果成为国内知名品牌,带动岗底村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道路。他在太行山干旱丘陵岗地——临城开辟治理战场,踏遍乱石遍地、荆棘丛生的荒岗,确立了“聚土聚水”开发策略,成功选育出独一无二的核桃品种——绿岭核桃。这些成绩正是李保国同志艰苦奋斗、愚公移山拼搏精神的具体体现。我们要学习李保国同志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价值追求。他自觉把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体现在一件件为百姓的实事当中,怀有“带着一颗心去,不带半棵草回”的奉献精神,做到了大公无私、公而忘私,殚精竭虑,激情奉献。他把最好的科研论文写在太行山上,探索出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山区脱贫新模式,走出了一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同步提升的扶贫新路。
虽然李保国同志已经离我们而去,但他的高尚品德和奉献精神将永远激励农业科技工作者在服务“三农”中发扬光大。省农业厅党组积极响应省委号召,把学习宣传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机关作风整顿紧密结合起来,向全厅党员干部发出了《关于开展向李保国同志学习的通知》,号召广大农业科技人员以李保国同志为标杆,强化政治意识、勇于担当作为,深入基层接地气,广泛开展传技术、解难题、送服务活动,以“四讲四有”合格党员的实际行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近期抽调102名机关干部和技术人员,深入62个贫困县开展“千村万户产业精准扶贫调研”,逐县摸清资源禀赋、确定主导产业、制定帮扶方案,总结产业扶贫十大模式和20个成功案例,理清了特色产业精准扶贫的思路。近期,还将组织一次党组中心组扩大会议,组织厅属技术推广单位和科技人员对学习李保国先进事迹进行研讨交流,进一步凝聚脚踏实地、建功立业的正能量,营造人争先进、事争一流的良好氛围。
点击进入专题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河北新闻
- 地区新闻
- 娱乐新闻
- 1 廊坊市 “大众冰雪进校园”正式开幕
- 2石家庄市新华区举行“学习十九大精神书画展”
- 3赵县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惠民演出举行
- 4乡村振兴开启美丽井陉建设新篇章
- 5攻坚克难促发展 扬帆启航新跨越——无极县教育
- 6高邑县打造红色文化基地强化理想信念教育
- 7新乐市创新政治引领的有效途径和载体
- 8邢国辉: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 切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