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河北网首页 河北新闻 政策要闻 正文

科技创新铸就“渤海粮仓”(3)

时间:2016-04-04 20:16河北网(www.he-bei.cn)
河北网(www.he-bei.cn)权威媒体 河北门户

科技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前几年,谁愿意种地啊,白给都不种。”谈起以前的收成,南皮县乌马营镇白坊子村村民白普才不禁叹了口气。白坊子村土地贫瘠,农作物产量一直不高,以前村民种地都是看天吃饭,一年下来根本收不了多少粮食。

2009年,白坊子村的土地成为中科院南皮生态农业试验站的实验区。2013年,“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启动后,白坊子村又被划为该工程的千亩核心示范区。自从改种“小偃81”和“小偃60”小麦品种,应用先进的耕作技术之后,白坊子村小麦平均亩产450公斤,玉米亩产600公斤。

白普才算了一笔账,他承包的27亩地,按一年种两季庄稼,一年农业纯收入将近3万元。他说:“这都要感谢‘渤海粮仓’的那些专家们!”

农民的交口称赞是对专家们最好的回报,但是专家们却并不满足。“尽管示范田面积不断扩大,新的农业技术从试验站真正走向田间地头,还有很长一段路。”王慧军说,真正实现盐碱地上粮食增产,还得依靠广大农民。先进技术成果只有被广大农民接受并掌握,才能转化为生产力。

在南皮县,得益于中科院南皮生态农业试验站的存在,农业局的农业技术推广员中已经有了5名研究员、8名副高职称的推广员和58名农艺师。这在一个县级农业局,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2009年,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及南皮试验站与南皮县农业局合作,开始示范种植“小偃81”。白坊子村党支部书记白普青回忆说,一开始很多村民并不接受,因为担心来年收成而拒绝种植新品种。他告诉笔者:“一年后,他们亲眼看到示范田突破了这个地区冬小麦单产新纪录,便自愿加入了种植‘小偃81’的队伍。”

白普青介绍,如今,白坊子村成立了“小偃谷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全村170多户全部入社,耕地约1500亩,实施统一经营和管理,明显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也增加了农民收益。

截至目前,我省项目粮食辐射面积达755万亩,总增粮食6.76亿公斤,增效13.5亿元,实现项目区节水2.85亿立方米。到2020年,全国18亿亩耕地的粮食增产总量目标为1000亿斤,“渤海粮仓”涵盖的6000万亩占耕地总面积1/30,但增产粮食却占总量的1/10,这将是我国农业史上的奇迹。

相关新闻:

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
奋力推进妇女儿童事业

【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发言】高志立:为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

河北省直机关首届文化艺术节举行汇报演出

创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省动员大会在秦皇岛召开

创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省动员大会在秦皇岛召开

赵克志许勤出席

责任编辑:美景
0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C) 2012-2012 河北网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冀ICP备09014245号

未经河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