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河北网首页 河北新闻 政策要闻 正文

前南峪治山记(4)

时间:2015-07-09 23:13河北网(www.he-bei.cn)
河北网(www.he-bei.cn)权威媒体 河北门户

治山,要有种勇于创新的“闯”劲

——把现代科技融入到不同时期的治山理念中,愚公也要用巧劲,要打开山门,请科技进山、人才进山

(五)

进入7月,前南峪山腰的板栗树上,已经挂满毛茸茸的果实。主管过村里几十年林果的郭俊刚说:“大专家王金章来之前,可不是这个样子的。”

王金章的名字,在前南峪几乎人人耳熟能详,他是前南峪人心目中的科技财神。

上个世纪70年代末,前南峪的板栗树已经增加到13000多棵,可是结果子的只有2300多棵,每棵树只产一两公斤。正在石家庄开会的郭成志听说,唐山的迁西、遵化,每棵栗子树能产栗子十几公斤。

差距实在太大了,怎么办?打开山门,请科技进山!

打听到昌黎有个果树研究所,板栗管理技术过硬,刚当上村支书不久的郭成志便赶往昌黎,找技术、请人才。

请人才进山哪有那么容易。第一次吃了“闭门羹”,第二次又坐了“冷板凳”。挫折面前,郭成志没有退缩,他三赴昌黎,最终把参加过全国科技大会的农民技师王金章请到了前南峪。

来到前南峪后,王金章走遍了全村72沟、32坡,足迹遍布8300亩山场。

“前南峪现有的栗树必须动大手术,第一步就是整形剪枝。”王金章开出药方,改自由生长为实膛修剪,改实生繁殖为优种嫁接,改稀疏种植为适当密植。

一帮年轻人跟着王金章上了山。郭成志则做起后勤部长,负责从山下运送一切生活用品,而且和王金章一起吃住在山上。

第二年秋天,奇迹出现了:老树还童,新树挂果。修剪过的567棵树平均株产量达到了18.9公斤。

村民们惊讶了、信服了,争着请王金章传授技术、帮助剪枝。到1979年冬,全村1万多棵板栗全部修剪完毕,1980年仅板栗收入就增加了近70万元。

王金章初试牛刀,就让前南峪人看到了科技的力量。然而,真正让前南峪人震撼的,是科技在马峪沟南坡治理中发挥的神力。

马峪沟南坡是个坡度有五十度、占地近400亩的陡坡。在治山绿化过程中,村里人想当然地采取了和二三十度缓坡一样的治理方法,结果三次治理三次失败,为此损失了近百万元。

百思不得其解,村里最后只得请来专家,制定了科学的治理方案:改变株间距、行间距,安装排水系统,使排水和灌水结合起来。

相关新闻:

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
奋力推进妇女儿童事业

【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发言】高志立:为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

河北省直机关首届文化艺术节举行汇报演出

创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省动员大会在秦皇岛召开

创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省动员大会在秦皇岛召开

赵克志许勤出席

责任编辑:美景
0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C) 2012-2012 河北网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冀ICP备09014245号

未经河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