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百泉村党支部书记张顺河:群众的事就是自己的事(2)
几年来,张顺河发动村民兴办企业,通过招商引资,先后引来八家企业落户。许多村民利用紧邻邢台市区的优势,发展起家庭装修、运输等生意,腰包一天天鼓起来。昔日的穷村,摇身一变成了如今环境优美的富裕村,可“老河”并不知足,他要让村民真正过上老有所养、少有所教的幸福生活。
村办百泉小学破旧不堪的场景,刺痛着张顺河的心。他常说,“耽误庄稼误一时,耽误孩子误一世。孩子没有好学上,就没有百泉村的未来!”怀着深深的自责,张顺河开始筹建标准化小学。几经跑办,2009年9月,一座占地40亩的标准化小学建成投用。
“如今的百泉小学,是开发区第一所标准化小学。邢台学院的老教师蔡长友每周三来校教音乐。”百泉小学校长李文强说,随着新学校的建成,百泉小学的师资力量、教育水平都得到了整体提升。如今不仅百泉的孩子在这里上,连周边的南厂、北厂、西楼下、后楼下等村的孩子也来这里上学!
学校问题解决了,“老河”又一门心思筹办起敬老院。办敬老院的想法来自张顺河的一次走访,那心酸的一幕,他提起来就落泪。
那是几年前夏季的一天,雨一直下个不停,张顺河到一位老人家走访。进入这处地势低洼的破旧院落,积水能没住脚面。“老河”看到,满头白发的老人独自一人呆呆地坐在炕沿上,面前放着一碗水和一块馒头,不远处还放着一个尿桶。这个场景,让张顺河一阵心酸。也就是从那一刻起,他下定决心,再苦再难也要让老人们幸福过晚年。随后,他在调查中发现,全村60岁以上的老人有250多人,其中70岁以上的有110多人,生活不能自理的有20多个。由于子女工作忙,老人的照料已成了摆在大家面前的突出问题。
“老人们辛苦了一辈子,不容易,一定要让老人们的晚年生活过得好!”怀着这个朴素的愿望,张顺河筹资230多万元,对旧百泉小学进行改造,2010年底,一个规范化的村办敬老院建成了。
“在敬老院,村里70岁以上老人免费吃住,有人照料,平时还扭秧歌锻炼身体,得病的少了,长寿的多了。”在敬老院,笔者见到了来为父母送饺子的徐风玲。她说:“现在老人们都把敬老院当成了家,在这吃得好、住得好,我们放心。”
“不管做啥事,心中都应装着群众”
“咱平时对父母啥样,对群众就该啥样。不管做啥事,心中都应装着群众。”采访中,张顺河这样说。
一次,他去给村民王占军父亲过70岁生日。一盒蛋糕递过去,感动了全家人。事后,王占军说:“不在钱多少,关键温暖的是大家的心。证明‘老河’心里有咱、记挂着咱。这样心中始终装着群众的村党支部书记,咱打心眼里信服。”
“现在全村70岁以上的老人有112人,原来70%的老人不过生日,现在村干部往家里送蛋糕,这一下让当儿女的受到感动,都自觉开始为老人过生日。原来曾经为家庭纠纷闹过矛盾的兄弟姊妹,在老人过生日时团聚在一起,心里的疙瘩也渐渐解开了。”王快镇党委副书记李伯山说,“一盒蛋糕,掀起了村里敬老爱老的新风。现在不光百泉村为老人送生日蛋糕,周边村落也效仿百泉村,开始为老人送蛋糕!”在百泉村的影响下,王快镇14个村全都纷纷行动起来,把敬老孝亲当成了村里的头等大事儿。
民风和谐,百姓气顺。采访中,“老河”介绍说,在他们村,村两委班子成员都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百姓家的红白喜事,村干部必须到,跟大伙一块吃饭。为啥?用百姓的话说是,村干部去了是给家里“长脸”;凡是村民求办事请客的,村干部不许去,一顿饭也不能吃。为啥?“老河”说,为百姓办事就不能图回报。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河北新闻
- 地区新闻
- 娱乐新闻
- 1绿人集团小核酸美白祛斑新品震撼行业!
- 2CIMAE 2018扬帆起航,招商工作全面启动
- 3楼市最前线:年终发力 精装公寓哪家强?
- 4逃离“蜗居”生活 庄里改善住宅项目推荐
- 5年末返乡置业 这些盘更适合演绎“双城记”的你
- 6大牌驾到!石家庄目前都有哪些品牌房企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