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河北网首页 河北新闻 市场动态 正文

河北提出发展“第六产业” 三产融合增值收益惠及农民(2)

时间:2015-04-08 20:42河北网(www.he-bei.cn)
河北网(www.he-bei.cn)权威媒体 河北门户

怎样让增值收益更多惠及农民?

记者:发展“第六产业”,意味着农业要由单纯的农作物生产向农产品加工和流通及休闲服务业等领域交融发展。但就我省现状而言,要求农民成为从田间生产、车间加工、到市场销售的全能人才是不可能的,如何让一家一户的农民获得“农业生产以外”的收入?

赵帮宏: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发展“第六产业”的当务之急,也是其它国家成功的经验。日本农业曾是典型的小农经济,经营单位较小,这一点与我省颇为相似。但是,他们依靠以农业为主业的株式会社,让小农经济走上了农工商联合道路,实现了农业产业化,提升了农业现代化水平。

张拴洋:我省已有8.3万家农民合作社和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这为“第六产业”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但我们的合作社规模小,能力弱,眼下多数只能在一产领域发挥作用,在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的二三产领域难有作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与农民的联系不够紧密。为此,在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过程中,应使合作社规模做大,功能健全,让龙头企业和农户成为利益紧密关联的经济共同体。一句话,就是要把现在生产相对分散、规模较小的农户,通过新型经营主体的有效组织,实现生产、加工、贸易于一体。

王慧军:“第六产业”更多的是强调让农民分享到二三产业增值带来的收益。因此,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坚持尊重农民利益,三产融合更多的应是一个经营主体内部的产业融合,比如说以家庭农场为单位,把增值收益更多地留给农户。同时还提倡以合作社的方式把农户、家庭农场连接起来,将越来越细化的多个环节整合成一个分工合作的有机体。

李永山:发展“第六产业”,让农户更多地分享二三产业的利润,既要在观念上突破传统农业的束缚,又要实现经营模式、体制、方式等方面的突破。在更多地发挥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用的同时,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从产业链中获得更多利益。

相关新闻:

清明小长假石家庄接待游客162.8万人次

石家庄超过14万游客到动物园植物园踏青

河北对钢铁企业淘汰类生产设备实行差别电价

魔漫相机荣获Facebook2015年度最佳应用

银行破产最高偿付50万个别储户已给存款分家

责任编辑:美景
0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C) 2012-2012 河北网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冀ICP备09014245号

未经河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