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创新样本解读⑧:“中国红”走向世界(2)
“只有降低生产成本,才能与国外一流企业同台竞技”
记者在晨光生物远程视频室的计算机屏幕上看到,位于新疆的生产车间,大量的带柄辣椒被直接倒入生产设备。
“看,辣椒都是带柄生产,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研发部经理杨秀瑜指着屏幕说,小小的辣椒柄,一直是行业发展的瓶颈。过去业内有“辣椒不去柄,不能生产辣椒红”的说法,主要是因为辣椒柄中含有的纤维素、胶质等会在提取工序中部分溶出,直接影响辣椒红品质。为此企业不得不雇用大量的人员手工去柄,效率低、成本高。
“24小时轮班干,一天才处理一吨辣椒,得到辣椒红也就五六十公斤。”杨秀瑜说。能不能带柄加工?2000年3月,就在许多企业为辣椒去柄而烦恼的时候,晨光生物开始进行辣椒带柄加工试验。几年的努力,终于有了结果:通过采用溶剂提取、脱胶等技术,最大程度抑制了辣椒柄中非目的物溶出,研发出辣椒带柄生产辣椒红的工艺——辣椒原料规模化预处理关键技术。
“不要小看这一变革,对辣椒红来说相当于一场革命!”杨秀瑜说,这项技术让带柄加工成为现实,破解了辣椒红产业规模化瓶颈,单条生产线可日处理120吨干辣椒,处理能力是过去的30倍。而且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晨光生物仅此一项可年节约成本1.4亿元。“只有降低生产成本,才能与国外一流企业同台竞技。”
“每千克危害物低于5微克,远远高于国际标准”
“每千克辣椒红危害物低于5微克,远远高于国际标准。”在晨光生物实验室里,一款辣椒红萃取试验正在进行。质量部经理王磊说,这批辣椒红已获得国际国内高端市场的认可。
这在过去的晨光生物是不能想象的。2002年,由于农药残留等不达标,晨光生物寄往日本的辣椒红样品被检测为不合格。
“主要是技术问题,当时采用普通分离技术生产的辣椒红,危害物含量高,影响产品稳定性。”王磊告诉记者,如何有效去除危害物,成为困扰辣椒红产品质量控制的核心技术难题。
从2003年开始,晨光生物进行了10年的研发、试验,掌握了辣椒红品质和安全水平控制的核心技术——超临界萃取工艺。工艺利用二氧化碳在超临界状态下,对普通辣椒红进行深加工,依靠溶剂进行萃取,有效去除苏丹红、有机磷农残等有害物,大大提升了产品安全性。
依靠这项技术,晨光生物在天然植物提取物领域进行多元化突围,产业布局从单一辣椒提取物,拓展到天然色素、天然调味品等80多个品种。“攻克了困扰业界多年的核心技术难题,一举改变了世界辣椒提取物的产业格局。”中国食品科技学会专家对晨光生物产品创新的产业化之路给予了高度评价。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河北新闻
- 地区新闻
- 娱乐新闻
- 1绿人集团小核酸美白祛斑新品震撼行业!
- 2CIMAE 2018扬帆起航,招商工作全面启动
- 3楼市最前线:年终发力 精装公寓哪家强?
- 4逃离“蜗居”生活 庄里改善住宅项目推荐
- 5年末返乡置业 这些盘更适合演绎“双城记”的你
- 6大牌驾到!石家庄目前都有哪些品牌房企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