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丰宁奶业发展的取舍之道:奶业寒冬“不倒奶”(3)
管理模式 取“集约”舍“散小”
正值严冬时节,笔者一行来到丰宁大阁镇福贵牧场。一辆辆整洁的鲜奶车不断驶出场区,将鲜奶运往乳品企业。据场区负责人介绍,他们现在的奶牛存栏量达到了1000多头,每天牧场挤奶两次,产量在5吨左右,鲜奶依然供不应求。
而这,全得益于丰宁去年以来对养殖小区的改造升级。红红火火的原奶生产,热火朝天的运输场面,让福贵牧场负责人牛福绵底气十足:“原来这里是奶牛养殖小区,改造升级完毕后变成了B类牧场。随着规模扩大,实现了集约化经营,成本和发病率逐步降低,单头奶牛的产奶量逐步增大。目前在奶业低迷的情况下,基本没受到什么影响。”
“这一波奶源困局,受冲击最大的还是散户。”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孟明表示,国内奶源七成以上来自散户饲养,存在效率低下、物流成本高、潜在污染源多、牧草资源有限等一系列问题。于是,一些乳企便以“卫生不达标”、“质量不合格”为由拒绝收购。
正是意识到散户饲养存在的缺陷及其面临的潜在风险,丰宁自2008年开始对奶牛养殖场进行了两次大规模提升改造,采取规模化集约化管理模式,舍弃小、散、差的养殖模式。
谈及第一次规模化改造,张久德记忆犹新。2008年以前,丰宁很多奶牛养殖户都是在自家院子里或空闲地分户散养,夏天味儿大不说,抗风险能力差、防疫等难题也得不到及时解决,那时有3000多养殖户。之后,他们进行了规模化改造,整合成了如今的36个养殖小区,将这些养殖户的奶牛放到小区饲养,统一喂养、统一挤奶、统一销售,抗市场风险和疾病风险能力大增。
第二次提升改造始于去年初,他们将养殖小区提升为现代化牧场。丰宁在国家开发银行贷款2亿元,选择24个养殖小区作为先期试点进行牧场化改造,通过补贴引领小区对圈舍、机械等硬件进行升级改造。与养殖小区相比,现代化牧场规模、硬件和养殖技术等方面均有了很大提升。“养殖小区升级成牧场以后,脂肪、蛋白等各项指标比以前提高了一大截,鲜奶销路不成问题。”丁喜庭说。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河北新闻
- 地区新闻
- 娱乐新闻
- 1绿人集团小核酸美白祛斑新品震撼行业!
- 2CIMAE 2018扬帆起航,招商工作全面启动
- 3楼市最前线:年终发力 精装公寓哪家强?
- 4逃离“蜗居”生活 庄里改善住宅项目推荐
- 5年末返乡置业 这些盘更适合演绎“双城记”的你
- 6大牌驾到!石家庄目前都有哪些品牌房企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