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消费贷款节节升温 专家:量力而行避免受骗(2)
趋势:银行、电商、P2P纷纷竞争新蓝海
未来几年内,消费信贷也有望成为商业银行另一个竞争激烈的重点创新领域,多家大型国有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都在发力个人消费贷款。
除了银行,电商也在发力消费金融领域,阿里巴巴、京东等都推出了类似服务。尽管消费信贷目前并不占据消费的主流,但仍被电商认为是一片颇具潜力的新蓝海。
据统计,去年中国消费贷款余额规模约为13万亿元人民币,其中一般性消费贷款规模仅约0.4万亿元人民币。但据波士顿咨询预计,2017年全国消费贷款余额将增长至30万亿-40万亿元人民币,一般性消费贷款规模将达到约3万亿-4万亿元人民币。
波士顿咨询董事经理徐勤指出,消费者对消费贷存在的担忧主要包括利率高、申请过程复杂、亲朋好友并未使用等。波士顿咨询消费者洞察智库在中国14个城市对1800位不同收入阶层的银行及保险类客户进行调研发现,中国人不愿意使用消费贷是因为“抹不开面子”,怕被说成是穷人。消费者对各类消费贷产品的偏好与人口特征密切相关。例如,年轻人更多尝试信用卡分期及3C产品消费贷,中老年人则更多使用汽车与家具或建材消费贷。
在今年“双十一”,P2P也披挂上阵发力消费贷。拍拍贷CEO张俊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他们在“双十一”之前,就针对卖家推出一系列临时活动,包括提高临时额度、调整费率等,吸引了很多淘宝卖家借钱备货。除以淘宝卖家为代表的电商经营人群外,针对想要赶在“双十一”血拼的广大互联网消费人群也推出相关活动。“但针对该群体在额度上有所限制,我们担心有些人消费过度无法按时还款,导致其信用状况出现不良。”
业内人士认为,在未来几年内,消费信贷将日渐成为另一个竞争激烈的重点创新领域。在这一新领域,银行、电商等各方需深入了解和分析消费者的行为、需求和偏好,建立有效创新的业务模式,才有可能在这一相对年轻的市场领域中脱颖而出。
提醒:消费贷款要量力而行、谨慎选择
有趣的是,经常使用个人消费贷款的并不是大家想象中的“屌丝族”,而恰恰是富裕阶层消费者使用频率较高,目的在于优化财富管理和提高资产流动性。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以信用卡为代表的消费贷没有获得长足发展的原因之一,在于受国内征信体系不完善掣肘,消费贷款的风控存在特殊性。
对消费者而言,业内专家也发出提醒:消费贷款往往会大大刺激消费者的消费热情,但在进行消费贷款之前,还是不要冲动为之。首先要考虑好自身的还款能力,量力而行,量入为出,不要给自身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一旦不能如期还贷,会影响自己的个人信用记录,为未来生活的各种消费带来不便。其次要审慎选择消费贷款的平台,尽量选择大型、正规的银行,电商等渠道申办消费贷款,以免遭受欺诈和钱财受损。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河北新闻
- 地区新闻
- 娱乐新闻
- 1绿人集团小核酸美白祛斑新品震撼行业!
- 2CIMAE 2018扬帆起航,招商工作全面启动
- 3楼市最前线:年终发力 精装公寓哪家强?
- 4逃离“蜗居”生活 庄里改善住宅项目推荐
- 5年末返乡置业 这些盘更适合演绎“双城记”的你
- 6大牌驾到!石家庄目前都有哪些品牌房企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