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小农水”,别断流(2)
主管铺得好,入户不配套——
一些“小农水”建设仍存短板
近日,在赵县沙河店镇杨召村的百亩麦田里,一场农田水利建设扫尾攻坚战正在紧张进行。年已六旬的村民冯布居正在麦田里安装管道和出水口,他告诉记者,“要是节水管道能通到每家每户的地里就更好了。”
记者在田间观察到,果然,在麦田里只有一条节水主管道。“我们县是全省‘小农水’建设项目重点县,项目在建设过程中,从机井到各家各户的主节水管道铺设得很好,只是入户的支线管道没有铺设,每户村民不管有多大的地块,从这头到那头还是要大水漫灌。”在介绍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带来好处的同时,村党支部书记张建卫也指出了工程的不足。
“在我们省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中,的确存在节水支管道不配套问题。”省水利厅农水处负责人介绍,目前,我省亩均固定水利节水管道为4-5米,而国家要求为8-10米。设施不完善、不配套成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短板。
记者还了解到,我省6700多万亩具有灌溉条件的农田中,只有41.4%具有小型农田管灌节水工程,微灌、喷灌高效节水工程只占灌溉面积的1.2%,管灌面积虽然较大,但农田节水灌溉工程分散,规模小,效率低,现有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速度跟不上土地规模化经营的步伐。
既要增投入,更须强管理——
确保“小农水”工程永续利用
“资金缺乏是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滞后的直接原因。”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中央和省级政府每年都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水利建设,但用于大江大河治理为主,小型水利设施的建设仍在试点阶段。同时,小型水利设施建设涉及水利、财政等多个部门,资金被分散到多个部门,很难发挥最大效益。
另外,随着城镇化推进,部分村子日益萎缩,“以工代筹”、“以工代资”等方式越来越难以落实。修建一个小型水渠,村民人均也需要筹资数百至上千元,这对仍留在农村的村民来说,是笔不小的负担。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河北新闻
- 地区新闻
- 娱乐新闻
- 1绿人集团小核酸美白祛斑新品震撼行业!
- 2CIMAE 2018扬帆起航,招商工作全面启动
- 3楼市最前线:年终发力 精装公寓哪家强?
- 4逃离“蜗居”生活 庄里改善住宅项目推荐
- 5年末返乡置业 这些盘更适合演绎“双城记”的你
- 6大牌驾到!石家庄目前都有哪些品牌房企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