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河北网首页 河北新闻 市场动态 正文

河北“小农水”,别断流

时间:2013-12-19 11:18河北网(www.he-bei.cn)
河北网(www.he-bei.cn)权威媒体 河北门户

铺设节水管道、修建蓄水池……近日,记者在石家庄、邯郸等地采访,听到一些农民反映,一些地方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着规模小、效率低,重建设轻管理等问题,设施不完善、不配套成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短板。

水来留不住、旱时用不上——

部分“小农水”荒弃甚至损毁

军留灌区位于魏县南部,然而,这些年每年春灌时节,魏县北善村农民王老汉只能眼睁睁看着卫河水从不远处缓缓流过。“都说远水解不了近渴,我们这里是守着水源,庄稼也解不了渴。”王老汉无奈地说。

邯郸市水利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军留灌区修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闸、涵老化,渠道淤积、渗漏严重,运行困难。加上支渠年久失修,难以发挥作用,“水来留不住、旱时用不上。”

军留灌区设计灌溉能力为35万亩农田,但如今,每到干旱季节,只有主渠道附近的三四万亩耕地能够受益,剩下的30多万亩耕地,尽管水源就在不远处,却“断流”在“最后一公里”。

无独有偶。在大名、馆陶等县,记者了解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引卫运河的堰塘水渠,大部分也都堵塞荒弃着。

目前,我省大型骨干灌区还有一些财政资金维护,但大多数大中型灌区,渠系工程年久失修,损毁严重,运行困难,个别灌渠处于报废状态,灌区渠系骨干工程防渗率仅为18.3%,末级渠系几乎没有任何防渗和维护措施。

近几年,随着农村饮用水工程逐步推广,大多数城镇周边的农村饮用水难题解决了。但在一些偏远农村,承担人畜饮水、灌溉功能的小水库、塘坝、水渠等小型水利设施,不少处于荒弃甚至损毁状态,农民仍得“靠天吃水”。

相关新闻:

“三权”明晰,管好用活“小农水”

河北省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增至78个

共4页: 上一页1234下一页
责任编辑:美景
0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C) 2012-2012 河北网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冀ICP备09014245号

未经河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