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国富民 举全市之力建设“吨粮市”(5)
制图:邯郸市农业局 曹利光
财政3年投入7.5亿元,百名专家蹲村、千名技术人员包方、培训百万农民
核心提示
西枕太行,东依滏水。地处中原腹地的邯郸,素有“冀南粮仓”之称。站在为国家分忧、为发展助力、为百姓造福的高度,2010年,邯郸市委、市政府提出,利用3年时间在全省率先建成“吨粮市”。
2011年,邯郸市粮食总产首次突破百亿斤大关,跃居全国粮食生产大市之列。2012年,夏粮生产实现“九连增”,全市夏粮总产258.8万吨,平均亩产455.1公斤,同比增加31.9公斤,增长7.5%,居全省第1位。目前,全市515万亩夏玉米长势良好,“吨粮市”建设即将完美收官。
邯郸建设“吨粮市”的生动实践,为国家粮食安全带来了鲜活案例。今年,农业部开始在全国布局整建制推进高产创建试点,邯郸位列全国五个试点市(地)之首。
1、粮食安全是最大民生,邯郸提出在全省率先建成“吨粮市”
“民以食为天”。粮食问题不仅是吃饭问题、经济问题,更是社会问题、政治问题。2009年,国务院出台《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作为粮食主产区,邯郸市委、市政府进行了深刻思考,认为理应带头完成国家粮食增长任务。
深入的调研随即展开。2009年,邯郸粮食播种面积1142.2万亩,平均单产395.7公斤,总产452万吨,已经实现连续六年增产。在国家制定的粮食生产能力规划中,邯郸承担了6.5亿斤的增收任务。从农技推广方面看,邯郸拥有农技人员1500余人,初步形成了四级农技推广服务网络。换一个角度看,粮食生产一直是邯郸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建设“吨粮市”,也是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邯郸是农业大市,有能力也有责任为国家分忧。”邯郸市委书记郭大建说,粮食安全是“最大民生”,这是实施“吨粮市”建设的初衷。他算了这样一笔账:以邯郸为例,1000万人口按每人每天1斤粮食来算,每年要消耗36亿斤粮食,加上饲料转化十几亿斤,全市每年消耗粮食约50亿斤。若实现了“吨粮市”目标,每年能生产100亿斤粮食,将为国家贡献50亿斤粮食,可以再保障1000万人口的吃饭问题。“吨粮市”目标就此出台:通过3年(2010—2012)努力,实现“11575”粮食增产目标。即:全市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玉米两熟)面积稳定在1000万亩,亩产达到1吨,总产达到500吨,到2012年以小麦、玉米两熟为主的粮食作物总产比2009年增加75万吨,即15亿斤,实现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的新跨越。
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坚持‘吨粮市’战略不动摇,坚持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不动摇,在完成国家和省粮食增产计划中勇挑重担——— 邯郸市委、市政府态度明确。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河北新闻
- 地区新闻
- 娱乐新闻
- 1绿人集团小核酸美白祛斑新品震撼行业!
- 2CIMAE 2018扬帆起航,招商工作全面启动
- 3楼市最前线:年终发力 精装公寓哪家强?
- 4逃离“蜗居”生活 庄里改善住宅项目推荐
- 5年末返乡置业 这些盘更适合演绎“双城记”的你
- 6大牌驾到!石家庄目前都有哪些品牌房企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