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河北网首页 河北新闻 社会民生 正文

河北建设“燕赵版”美丽乡村:设施现代化 村庄田园化(2)

时间:2014-08-13 15:13河北网(www.he-bei.cn)
河北网(www.he-bei.cn)权威媒体 河北门户

尊重规律,依靠群众,打造群众满意的舒心工程

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是一项重要的民心工程。为把这一工程办实、办好,办成群众满意的舒心工程,我省各地尊重发展阶段、尊重群众意愿、尊重自然环境、尊重客观规律,积极稳妥、科学有序加以推进。

——试点先行,循序渐进。坚持“试点先行、以点带面、连线成片、逐步推开”的工作思路,稳扎稳打、步步推进,确保改造提升行动一步一个脚印。去年以来,分批改造提升一万多个重点村,通过典型示范,影响带动了全省近5万个行政村。各市、县(市)还分别集中打造了一批精品示范点、示范线、示范区,整体推进了农村面貌改造提升。

——统筹推进,规划先行。在建设美丽乡村中,各地高度重视规划的龙头和引领作用,坚持不规划不设计,不设计不施工。对示范村,聘请中央美院规划设计院、中国城镇规划设计院、同济大学规划设计院、浙江大学规划设计院等知名规划设计单位,根据当地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传统习俗,开展了有特色、有内涵的设计,既避免了千村一面,又各具地域风情。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在改造提升中,各地本着突出乡村特色、保持田园风光的原则,按照“慎砍树、禁挖山、不填湖、少拆房”的要求,对规划保留村,不搞大拆大建,力求保持农村原有风貌和肌理;对环首都和城市周边等区域的村,采取整村新建和联村并建等方式,开展类型多样的新民居建设:对历史文化村落,实施特色文化保护开发;对旅游特色村,坚持开发建设与旅游经济互相促进;对不适宜人居的边远、小型村,实施搬迁、整合。

同时,各地还按照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原则,积极推进生态景观型、生态园林型乡村绿化模式,建设“环村林、街道树、庭院果(花)”,做到路边有树木、庭院有绿荫、活动有绿地,初步形成了村在林中、院在树中、人在绿中的良好生态环境。

——尊重群众,依靠群众。农民是村庄的主人。为使改造提升工作合民心、得民意,各地不搞大包大揽,不搞强迫命令,而是充分尊重群众意愿,让群众参与其中。屋顶改造选择什么材质,墙体使用什么颜色,厕所是改造成三格式、双瓮式还是沼气池式……从规划编制、改造内容、项目实施等,全过程向群众问计、请群众参与、接受群众监督。

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实现村庄可持续发展

在改造提升中,既要改变村庄面貌,更要发展富民产业,只有这样,才能让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实现村庄的可持续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长效机制初步建立。两年来,各地全面开展了“四清”(清垃圾、清杂物、清残垣断壁、清庭院)、“四化”(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工作,共清理各类垃圾6439万立方米、杂物2014万立方米,清除违章建筑和残垣断壁159万处、杂乱庭院1379万处,植树1936万株,绿化村庄4848万平方米。为保持改造提升成果,各地实施了“户收集、村集中、乡(镇)运送、县(市)处理”垃圾处理模式,并组建了1.7万人的农村保洁员队伍。如今,多数农村呈现出道路交通出行通畅、街头巷尾干净敞亮、房前屋后绿树成荫、街道墙面粉刷一新、庭院家户窗明几净的新景象。

相关新闻:

百度地图Q3城市拥堵排行榜:石家庄治堵效果显著 较Q2下降6名

2017长安汽车杯·青春愉悦跑在北京体育大学开跑

2017年中国·承德国际烟斗艺术展即将盛大开幕

【绿色发展看河北】保定大力实施“绿满太行”攻坚行动

(砥砺奋进的五年)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为抓

责任编辑:美景
0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C) 2012-2012 河北网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冀ICP备09014245号

未经河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