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求恩式好军医”张笋的最后八天:生命的绝唱(2)
张笋的“生命”,仍在前行!
“张笋同志真了不起!”面对前来采访的记者,在和平医院仅仅上班一个月的保安小尹竖起大拇指,“没想到这么好的人走得这么快!”
“以后只要涉及宣传、学习张笋物品的设计制作,全部免费。我们将以此送别张笋同志!”石家庄一家广告公司的经理给和平医院政治部打来了电话。
闫佳兰在和平医院神经内科工作10年了,她是张笋生前的同事和学生。在记者面前,欲言恩师先落泪,“这么好的老师,再也看不见她了!我刚来医院的时候学习抢救、给病人上呼吸机都是跟张主任学的,后来一有拿不准的问题都习惯性地问她,有她在就感觉踏实。”她说,自己负责十几位患者,有时想不起来患者的具体病情,但是张笋老师对30多个病人的病因、病情了然于胸,就连以前的患者再来找张笋复诊时,她都能准确地回忆起当时病患的用药情况。“我要是患者,我肯定也特别信任她,她比患者的家属都记得清病况!”
从灵堂出来,拭去眼角的泪水,患者家属王茂林回忆:“张主任历来乐观,见到我们时总是笑容满面,和蔼可亲。我们患者家属也总是惦记着她的病情,她总在电话里安慰我们,‘我没事儿,挺好!’没想到她英年早逝。老天爷啊!为什么不让她好好活着?还有多少病人在等着她啊!”
张笋的同事们告诉记者,她乐观坚定,坦然面对自己的生死,却把患者的康复看得无比重要,把组织给自己的荣誉看得无比金贵。今年5月初,北京军区有关领导为她颁发一等功证书,当时张笋的病情进一步加重,她明知道自己的手臂已不能完全抬起去敬一个标准的军礼,但她必须要以这种方式去感谢所有的领导与战友,感谢党和军队对她的培养,她用尽最大的气力将手掌举到胸口的位置,用尽最大的诚意去表达自己的感激与欣慰。
张笋的丈夫马克强回忆:最近一个多月,张笋反复叮嘱亲人,不要给组织添麻烦,不能找领导提任何要求。“张笋除了事业没有任何爱好,患病前她几乎每天晚上钻研业务,深夜一点睡六点起,坚持了10多年。她生活上极其节俭,除了军装,没买过百元以上的衣服。”言及此,马克强无限感伤。他说,张笋在自己身患重病的情况下,还要尽到自己作为儿女的责任,今年春节期间,张笋坚持和丈夫、弟弟轮流照顾瘫痪在床的父亲,为老人送终。
5日中午采访过程中,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张笋捐献的肝脏和双肾已经成功完成移植手术,为省内外三位急需救助的病人送去了生的希望。
张笋的“生命”,仍在前行!
(光明日报记者耿建扩 光明日报通讯员贾可)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河北新闻
- 地区新闻
- 娱乐新闻
- 1绿人集团小核酸美白祛斑新品震撼行业!
- 2CIMAE 2018扬帆起航,招商工作全面启动
- 3楼市最前线:年终发力 精装公寓哪家强?
- 4逃离“蜗居”生活 庄里改善住宅项目推荐
- 5年末返乡置业 这些盘更适合演绎“双城记”的你
- 6大牌驾到!石家庄目前都有哪些品牌房企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