蘧家磨:干群合力闯新路 访贫问困话攻坚﹙二十一﹚
全省扶贫开发暨环首都扶贫攻坚示范区建设工作会议后,作为现场观摩点之一,原本默默无闻的涞水县石亭镇蘧家磨村一时间聚焦了诸多目光——— “一边是低矮破旧的土坯房,一边是现代气派的新民居;一边是坑坑洼洼的土路,一边是干净整洁的水泥路……蘧家磨村和北京市房山区的郑家磨村接壤,两村地连地、村连村,但村容村貌、村民生产生活状况反差明显。”日前,当记者来到蘧家磨村实地采访时,对媒体的相关报道感触颇深。
“扶贫攻坚大会上,有那么多领导同志来到我们村,帮我们谋划脱贫致富的路子,现在村民们干劲儿可高了!”走进蘧家磨村委会会议室,村党支部书记王小平顾不上寒暄,就兴奋地说道。
“既然地连地、村连村,为啥跟人家差别那么大?”虽然事前看过了一些资料,但记者还是把堵在心里的问号“吐”了出来。“一是自然条件差,二是投入少。最关键的是找不到发展的好路子呀!”王小平说,蘧家磨村共有186户、770口人,其中有170户人均收入在贫困线以下;全村272亩耕地之外,还有一些河滩地。上世纪90年代初红果市场红火的时候,家家户户种红果,靠卖红果每家每年都能收入四五千元。后来,红果市场疲软,加上流经村西的拒马河缺水断流,山楂树砍的砍、死的死,70%的村民只能靠外出打工维持生计,2011年人均收入还不足1500元。
“现在找到脱贫的路子了吗?”记者问。“找到了两条路。一条是种蘑菇,一条是栽核桃,都非常适合我们村的实际情况。”王小平笑呵呵地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走,我领你们瞧瞧去!”
出村口往北,路两侧已经建成的50多个日光温室食用菌大棚依次排开,十几名工人正在清理平整的耕地上搭建大棚的边墙和钢梁。在大棚区西边的沙滩地上,一株株手指粗的薄皮核桃树苗已经栽好,有的已经萌发出嫩绿的叶芽。随行的涞水县扶贫办主任丁树才告诉我们,针对蘧家磨村耕地少、沙滩地多,又干旱缺水的实际,县有关部门为该村谋划了食用菌和薄皮核桃两大产业,全村共谋划发展120个食用菌大棚、316亩薄皮核桃。“贫困户户均一个大棚、2亩薄皮核桃。有了这两条路,脱贫致富就不发愁喽!”王小平算了这样一笔账,按现在的市场行情,一个食用菌大棚一年能挣四五万元;薄皮核桃三年挂果,五年进入盛果期,到时候每亩至少能收入5000元,仅此一项全村就能收入150多万元,人均收入2000多元。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河北新闻
- 地区新闻
- 娱乐新闻
- 1绿人集团小核酸美白祛斑新品震撼行业!
- 2CIMAE 2018扬帆起航,招商工作全面启动
- 3楼市最前线:年终发力 精装公寓哪家强?
- 4逃离“蜗居”生活 庄里改善住宅项目推荐
- 5年末返乡置业 这些盘更适合演绎“双城记”的你
- 6大牌驾到!石家庄目前都有哪些品牌房企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