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河北网首页 河北新闻 社会民生 正文

访贫问困话攻坚(十九)许家村的“甜蜜事业”

时间:2012-05-03 10:50河北网(www.he-bei.cn)
河北网(www.he-bei.cn)权威媒体 河北门户

□河北日报记者高振发、林凤斌、郭猛

“小蜜蜂,整天忙;采花蜜,酿蜜糖……”初春时节的太行山,草长莺飞,山花烂漫。易县的蜂农们蛰居了一冬,又开始了一年一度逐花放蜂的日子。

4月16日下午,记者驱车1个多小时来到良岗乡许家村,村党支部书记赵文伯带我们走进一户农家小院,68岁的赵增安老人正往一辆三马车上搬运蜂箱。“村子周边的山杏花快开败了,正准备转场到30公里外的罗门沟,那儿的杏花刚开。半个月后,等村子附近的杨槐花儿开了,再搬回来!”别看老赵年近古稀,可说起话来嗓音洪亮。

易县东临冀中平原,西依太行山脉,境内山川秀丽,拥有超过18万公顷的广阔山场,非常适宜蜜蜂繁衍生息。“就拿我们村来说,2.8万亩山场上杨槐、山杏、野荆条遍地都是,山沟里还有板栗、柿子、核桃等各种果树,从3月下旬到7月下旬,花期长达4个月,是发展蜂业养殖的风水宝地呀!”从20多岁就开始养蜜蜂的赵增安,谈起养蜂就眉飞色舞,“养蜂是辛苦,可真挣钱啊!我从两箱蜂养起,发展到眼下的120箱,俩儿子的新房、媳妇还不都是小蜜蜂一口一口叼来的?年景有好有坏,花期有长有短,但平均算下来,一箱蜂一年挣500元没啥问题。”

虽然自然优势明显,又有养蜂大户的成功经验,但由于缺资金、少技术,很多村民还是望而却步。赵文伯介绍,许家村有1196口人,耕地只有618亩,人均耕地不足半亩,青壮年劳力只能靠外出打工维持生计,去年人均纯收入不足1800元,被列入易县首批扶贫攻坚重点村。“购买一箱蜂需要三四百元,一只蜂王又得四五百元,加上各种蜂具、白糖,要达到50箱的规模,算算得多少钱?单靠一家一户发展,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蜂儿不食人间仓,玉露为酒花为粮。作蜜不忙采蜜忙,蜜成犹带百花香。”宋朝诗人杨万里用这首《蜂儿》诗,赞颂蜜蜂的勤劳和奉献精神,而易县扶贫办主任杨文涛的诠释又给这首诗注入了新的内涵——— 养蜜蜂不争天、不争地、不争水,不打农药、不施化肥、无污染,是真正的绿色环保产业;而且,可集中、可分散,见效快、收益高,是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一条好路子。为此,新一轮扶贫攻坚启动伊始,易县县委、县政府就把“良岗乡蜜蜂产业片区”作为全县“五个扶贫攻坚产业片区”之一来突出发展、重点发展。“去年,县扶贫办给我们村免费提供了500箱蜜蜂,按每两人一箱发放给贫困村民;县龙头企业——— 黄山蜂产品有限公司免费提供进口蜂王、巢础、蜂具、不锈钢摇蜜机等,大大调动了贫困群众的养蜂积极性。”赵文伯介绍,目前全村已有专职养蜂户41户,蜜蜂2000余箱。初尝养蜂甜头的贫困村民把蜂业养殖称为“空中银行”和“甜蜜事业”。“养蜜蜂可是个技术活儿。养好了能挣钱,养不好就砸锅!”提起易县黄山蜂产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蔡英伟来,赵增安不禁翘起大拇指来,“他多次请来中国农科院的专家,从育蜂到出蜜,手把手地教技术;养殖户有什么问题,公司技术员也是随叫随到,大家伙儿很快就掌握了养蜂技能。”“我们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蔡英伟介绍,易县养蜂协会成立后,以黄山养蜂场为基地,以黄山蜂产品有限公司为龙头,吸收养蜂户为会员,为会员免费提供技术、资源、销售、信息等全方位服务。同时,统一引进优良种蜂王;统一采购蜂饲料、蜂药、蜂具;统一产品质量标准;统一产品价格;统一组织销售蜂产品,解决蜂农的后顾之忧。到目前,易县养蜂协会已发展会员400多户。“养蜂这条道走对了!”记者在许家村村西见到35岁的赵占尚时,他也在准备把蜜蜂转场。“去年天旱花期短,我家100箱蜜蜂还挣了4万多元呢。”“今年他还帮他叔伯哥养了20箱蜜蜂呢。”赵文伯说,许家村有些农户养蜂规模小,又想出去打工,便把蜜蜂寄托给专业养蜂户代养,年底按三七分成。目前全村蜜蜂托养户已达到70多户,做到了打工、养蜂两不误。“照这个势头发展下去,到2015年,全村蜜蜂发展到8000箱不成问题。如果年景好的话,养蜂总收入能达到400多万元。仅此一项,人均纯收入就3000多元啦!”

相关新闻:

蘧家磨:干群合力闯新路 访贫问困话攻坚﹙二十一﹚

访贫问困话攻坚﹙十八﹚白石山下农家乐

黄土地里种下新希望——访贫问困话攻坚﹙十五﹚

责任编辑:美景
0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C) 2012-2012 河北网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冀ICP备09014245号

未经河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