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鼓励博物馆向公众免费开放 国有和非国有将一视同仁(2)
“条例明确规定利用或主要利用非国有资产设立的博物馆为非国有博物馆,对这类博物馆重新进行了界定,国有企业创办的博物馆也因此可以合理地归属于国有博物馆范畴。”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司长段勇说。
在藏品保护和管理方面,条例明确要求加强藏品尤其是文物藏品的管理和保护,其内容覆盖了从收藏保存、登记著录、科学保护等诸多专门工作领域。条例规定,不得取得来源不明或者来源不合法的藏品,并建立藏品账目及档案,同时规定博物馆不得从事文物等藏品的商业经营活动。
为提高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博物馆功能,条例规定,博物馆应当自取得登记证书之日起6个月内向公众开放,并向公众公告具体开放时间;在国家法定节假日和学校寒暑假期间,博物馆应当开放;国家鼓励博物馆向公众免费开放。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对向公众免费开放的博物馆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博物馆未实行免费开放的,应当对未成年人、成年学生、教师、老年人、残疾人和军人等实行免费或者其他优惠。博物馆实行优惠的项目和标准应当向公众告知。
为非国有博物馆“混乱无序”建章立制
在自家院子里腾出两间房挂牌成立“博物馆”;消防设施、保藏手段几乎为零;藏品数目少,大批赝品充斥其中;展厅面积不断缩水,入不敷出……近年来,多地民营博物馆数量猛增,但缺乏良好的盈利模式,藏品奇葩、无证经营、监管缺位等问题,是一些民营博物馆普遍存在的隐患。
对于国有博物馆和非国有博物馆的界定问题,段勇表示,在条例颁布前,人们通常将政府部门以外的社会力量主要利用民间收藏的文物、标本、资料等依法设立并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机构称为民办博物馆(或称私人博物馆、民营博物馆),以区别于国有博物馆。而国有企业设立的博物馆虽然其资产属于国有,但按照现行政策不能取得事业单位身份,只能依法登记为民办非企业单位,与传统意义上的民办博物馆归属同一范畴,由此导致对民办博物馆的认识、管理和政策出现了一些混乱。
段勇认为,条例在博物馆的定义、性质、宗旨、财税扶持政策、管理监督等方面,不区分国有和非国有博物馆,体现了国家在性质、职能、责任、权益等方面公平对待国有和非国有博物馆的原则。
据统计,截至2013年底,全国博物馆总数4165家,其中非国有博物馆811家,占比19.5%。仍处于发展初期的非国有博物馆方兴未艾、多姿多彩的同时,管理不规范、基础薄弱、违法买卖出土文物等问题也十分突出。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河北新闻
- 地区新闻
- 娱乐新闻
- 1绿人集团小核酸美白祛斑新品震撼行业!
- 2CIMAE 2018扬帆起航,招商工作全面启动
- 3楼市最前线:年终发力 精装公寓哪家强?
- 4逃离“蜗居”生活 庄里改善住宅项目推荐
- 5年末返乡置业 这些盘更适合演绎“双城记”的你
- 6大牌驾到!石家庄目前都有哪些品牌房企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