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驱动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2)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构建农业农村发展新机制
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当前农业经营面临着规模小、地块分散、劳动力老龄化、组织化程度低、服务体系不健全等突出问题,有效化解这些问题,激发农业生产活力,需要构建起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在坚持农民家庭经营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创新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方式,积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组织形式为补充的生产经营格局。鼓励工商资本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农产品加工流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土地经营权流转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流转的土地必须用于农业生产经营,严禁借土地流转之名搞非农建设。
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产权制度是市场机制有效运行的基础,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是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核心。要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的基础上,赋予农民对承包地的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建立完善农村宅基地流转、退出机制,充分保障农民宅基地用益物权。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基础上,赋予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权能,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完善土地征收制度,逐步缩小征地范围,建立公开、透明、公正的土地征收补偿程序和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制,完善对被征地农民的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
推进农村金融制度改革。综合运用财政税收、货币信贷、金融监管等政策措施,推动金融资源向“三农”倾斜。充分发挥农业政策性银行的支农职能作用,推进农村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的特色化、专业化和精细化。培育壮大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提高村镇银行在农村的覆盖面,稳妥开展农民合作社内部资金互助,加快发展互联网金融等新型金融业态。加强金融产品创新,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鼓励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开展债券融资,拓宽农民融资渠道。大力发展政府支持的“三农”融资担保和再担保机构,完善银行与担保机构合作机制,提高涉农融资担保水平。完善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农业保险体系。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河北新闻
- 地区新闻
- 娱乐新闻
- 1绿人集团小核酸美白祛斑新品震撼行业!
- 2CIMAE 2018扬帆起航,招商工作全面启动
- 3楼市最前线:年终发力 精装公寓哪家强?
- 4逃离“蜗居”生活 庄里改善住宅项目推荐
- 5年末返乡置业 这些盘更适合演绎“双城记”的你
- 6大牌驾到!石家庄目前都有哪些品牌房企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