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多项协议开合作新局 协同发展多点落地(2)
框架协议圈定三大领域
盘点京津冀三地相互之间签署的协议,可以发现,交通一体化、产业链合作、环境治理是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中重点实施的三大领域。
8月24日,河北省省长张庆伟、天津市市长黄兴国代表冀津双方签署了两省市《交通一体化合作备忘录》,此前,张庆伟、黄兴国还分别和北京市市长王安顺签署了同样的备忘录。
《交通一体化合作备忘录》,成为京津冀间两两合作签约的共选项,在一些分析人士看来,这显示出了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交通一体化会成为先行先试的领域。
资料显示,过去由于行政壁垒,三省市间交通规划、建设各自为政,梗阻之象颇为明显。京津冀三地之间“断头路”多达2300公里。
如今情况正在发生变化。8月20日,河北省交通厅综合规划处副调研员邓伟向媒体透露,目前,国家部委、三省市政府以及三地的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已经分别形成了相关机制,共同推进京津冀交通一体化。
其中,交通运输部成立了推进京津冀交通一体化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部长杨传堂亲任组长,统筹推进京津冀交通一体化;三省市政府成立了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协作领导小组,三省市的交通运输部门建立起一套京津冀交通一体化联席会议机制。分析者认为,相互签署《交通一体化合作备忘录》,意味着三省市间基本形成了达成一致的“一张图”规划。
围绕产业链条上的合作,京津冀之间所签署协议,多以原有的合作为基础,尝试探索新领域,其突出表现为将一些示范区纳入了重点合作建设的序列。
如北京和河北,就签署了《共同打造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框架协议》、《共建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合作区协议》、《共同推进中关村与河北科技园区合作协议》。
分析者认为,首钢疏解到曹妃甸,历经7年奋战,已经成为首都功能疏解的一个成功范例。而今,曹妃甸为北京市其他待疏解产业提供了空间,河北、北京再次找到了联手合作的契合点。至于首都新机场地跨京冀两地,建设临空经济合作区乃是两地共同的追求。
而中关村无疑是先进科技的代名词。不仅河北,天津市也期待能在这方面与北京市展开合作。京津两市签署了《共建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合作框架协议》,还签署了《共同推进天津未来科技城合作示范区建设框架协议》。
在已签署的协议中,共同应对环境问题也成为三省市共同讨论的重点话题。京津之间签署了《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合作框架协议》,冀津之间签署了《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合作框架协议》,而京冀之间则把问题进一步具体化,签署了《共同加快张承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协议》。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河北新闻
- 地区新闻
- 娱乐新闻
- 1绿人集团小核酸美白祛斑新品震撼行业!
- 2CIMAE 2018扬帆起航,招商工作全面启动
- 3楼市最前线:年终发力 精装公寓哪家强?
- 4逃离“蜗居”生活 庄里改善住宅项目推荐
- 5年末返乡置业 这些盘更适合演绎“双城记”的你
- 6大牌驾到!石家庄目前都有哪些品牌房企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