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年年“滚烫”为哪般(2)
《东方早报》的官方微博抒情说,“有一种青春叫做高三,那年夏天,我们为梦想拼搏。没有我们解不开的函数,没有我们背不了的诗词歌赋、单词大纲……”《环球时报》发表评论说,“从世界的角度看,它(高考)也为中国青少年注入了拼搏精神,培育了年轻一代对规则和纪律的认真态度。高考造成了很多成长时代的遗憾,也留下了一些有点沉重的收获。”
回顾过去,高考仿佛一个浓缩版的人生历程:经历了高考,才会懂得“爱拼才会赢”,才会懂得“奋斗永无终点”;正因为分量沉重,高考才成为一块“试金石”,用重压去测试亲历者的人生态度,预示亲历者的人生前途,也给他们留下难以磨灭的人生印记。
看明朝:“一考”并不能“定终身”
高考到底意味着什么:收获了高考的辉煌,人生的道路是否便从此一马平川?在高考中遭遇挫折,难道人生的道路真会越走越窄?
《人民日报》在其官方微博中盘点了几位当代青年偶像的高考故事,意在证明一条人生哲理:“成功源于坚持”——“①马云:三次参加高考,1982年第一次高考时,数学只考1分;②俞敏洪:三次参加高考,第一次英语只考了33分,第二次55分,但第三次他40分钟交卷考了95分;③李彦宏:一度迷上戏曲,但后来成为当地高考状元……”励志之情满满。光明网网友苑广阔则寄语考生:人生是一场马拉松,高考只是一次经历,并不能决定谁是这场马拉松的最终赢家,即使高考受挫,但“只要你胸怀大志,积极进取,愿意付出努力与汗水,那么你一样可以走向成功。”
在选择越来越多样的今天,人们越来越看淡高考曾经具有的“一考定终身”的功能。高考的更大情感价值,在于高考的日子里难忘的拼搏。《人民日报》官方微博给“即将走上高考的你”写了一条微博,“多年过去,忆起高考,你一定会明白:其实,高考原本无所谓考得好坏。重要的是一群年轻人在一起做份试题,然后决定去哪座城市、做什么工作,今后和谁一起旅行,和谁走一辈子。不管故事怎样,结局同样美好。青春无悔,高考加油!”
高考犹如“独木桥”的时代已经过去,“条条大路通罗马”的时代正在来临。富有活力的中国,给了年轻人更多靠努力改变自身命运的机会,这是社会的进步。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河北新闻
- 地区新闻
- 娱乐新闻
- 1绿人集团小核酸美白祛斑新品震撼行业!
- 2CIMAE 2018扬帆起航,招商工作全面启动
- 3楼市最前线:年终发力 精装公寓哪家强?
- 4逃离“蜗居”生活 庄里改善住宅项目推荐
- 5年末返乡置业 这些盘更适合演绎“双城记”的你
- 6大牌驾到!石家庄目前都有哪些品牌房企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