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国企改革,向上海学什么(2)
连日来,学习贯彻省委八届六次全会精神过程中,省内许多国资国企人士已经深层次关注上海的改革。多位受访人士表示,对标上海,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在国资国企领域实现“政企分开”。
“现在国企的基本制度安排还是外部供给,问题虽然表现在企业层面,但是根源在国资监管制度层面。”林益彬是由上海市一家国企的掌门人调任上海市国资委的,他的话在我省国企人士中引起了共鸣。
记者接触到的多位国企人士都表示,有关主管部门对于企业的“指导”事无巨细,常让企业经营无所适从。一些学者呼吁,国资委不要直接管理企业具体经营等事务。就此,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主任楚序平日前表示,“国资委从来没有管企业的职责”。那么,国资监管,究竟以何为界?
紧扣问题核心,以国资改革带动国企改革,上海打响了“第一枪”。林益彬介绍,加强国资监管,就是要强化履行出资人责任,少干预企业法人财产权的日常事务,“致力于管少管精管好,我们初步考虑,在监管内容上只监管企业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布局结构、公司治理、考核激励、风险控制。”
显然,上海改革的方向之一,无疑正在致力于“让敢于创新的企业家冒出来”,从而把国企真正交到企业家手上。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就曾强调,国资国企改革的成效如何,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看上海能不能有适宜企业家成长的土壤,能不能吸引和集聚一大批企业家。
“同以前多在企业间整合重组不同,我们注意到,这一轮上海的改革,特别重视有利于企业家成长集聚的制度建设。”省内一位国企负责人表示,他关注到,上海同步出台了《关于完善市管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加强企业领导人员分类管理的若干规定》、《关于市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制度管理办法》等文件。
该人士表示,由上海市委组织部、市国资委党委共同制定的这些文件,改变了以前多从干部化角度考虑国企负责人任命的情况,今后将推进市场化导向的选人用人和管理机制。而这样的措施意义重大,企业家强调冒险和创新精神,而官员则趋于保守,把趋于保守的人士放到企业负责人的位置上,有时会影响国企的活力。
致力于培养一支勇于创新、敢于担当、勤于思考、严于律己的企业家队伍,上海的改革方案中,对于企业家的容错机制、中长期激励约束机制等也被重点提及。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河北新闻
- 地区新闻
- 娱乐新闻
- 1绿人集团小核酸美白祛斑新品震撼行业!
- 2CIMAE 2018扬帆起航,招商工作全面启动
- 3楼市最前线:年终发力 精装公寓哪家强?
- 4逃离“蜗居”生活 庄里改善住宅项目推荐
- 5年末返乡置业 这些盘更适合演绎“双城记”的你
- 6大牌驾到!石家庄目前都有哪些品牌房企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