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河北网首页 河北新闻 深度聚焦 正文

“无烟日”里看控烟:道德自律难挡众“烟枪”

时间:2012-06-01 11:32河北网(www.he-bei.cn)
河北网(www.he-bei.cn)权威媒体 河北门户
禁烟标志下,一位男士正在吸烟。 边慧摄 阅读提示 5月31日,第25个“世界无烟日”,世界卫生组织首次将矛头直指烟草行业,提出了“制止烟草业干扰”的主题。在发布这一主题时,世卫组织的措辞前所未有地严厉:“烟草业破坏《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行径变得越来越猖狂……2012年世界无烟日将使决策者和公众懂得烟草业穷凶极恶的手法。” “它是一个致命的礼物。”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无烟草行动”技术专员萨拉·英格兰这样评价香烟。 此前一天,卫生部发布的我国首个《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再次证实了这一点。《报告》中称,全球每年因吸烟死亡的人数高达600万,我国则突破了100万。并指出,吸烟者与不吸烟者相比,平均寿命约减少10年。“如对吸烟流行状况不加以控制,至2050年(我国)每年死亡人数将突破300万……”《报告》还给出了这样可怕的预言,但即便如此,在我国,仍有超过3亿人对这小小一根香烟趋之若鹜。 在“世界无烟日”这一天,记者在省会走访了餐厅、商场、医院等公共场所发现,尽管公共场所早已实行禁烟,但旁若无人地“吞云吐雾”者仍大有人在。 □河北日报记者 边 慧 公共场所禁烟缺少硬约束 5月31日中午,省会中山西路的一家肯德基餐厅内,一名男子在用餐之后掏出香烟和打火机,熟练地打火、点烟、深吸,并重重地靠在椅背上,神态放松而惬意。而他身旁的墙上,正张贴着“禁止吸烟”的标识。 这个典型的“中国式控烟”画面,被记者用相机记录了下来。镜头的“咔嚓”声提醒了旁边的另一位顾客,他过去拍了拍吸烟男子的肩膀:“哥们儿,这儿不让抽烟。”吸烟男子听后尴尬地将烟头扔进桌上未喝完的奶茶中,随即拎包离去。 类似的画面在5月31日“世界无烟日”这天并不少见。从早8时到晚8时,记者相继走访了省会的大型商场、超市、火车站售票厅、医院、餐馆、KTV及公交车站、露天广场等公共场所,经观察发现,在大型商场、医院、超市等人群聚集地区,吸烟者人数相对较少,但也不乏“吞云吐雾”者,而在餐馆、KTV等公共场所,吸烟者则大有人在。 记者随机采访的12名吸烟者全都不知道当天是“世界无烟日”,而其中一名在露天场所吸烟者更是振振有词:“国家规定的是不准在室内吸烟,我这是在外头,谁也管不着。” 更为尴尬的是,早在上世纪90年代,石家庄市爱卫办、疾控中心等部门就倡议,每年的“世界无烟日”,全市烟草销售单位停止售烟一天。但记者当天走访的10家烟酒经销处及便利店均在正常销售香烟,其中位于兴凯路的一家糖烟酒经销中心,还将香烟卖给了一名身穿石家庄二中校服的男生。 为什么人们的控烟意识如此淡漠?在中国银行石家庄市和平西路分理处工作的小刘有着自己的看法。 本来在香港中文大学读研期间戒烟成功的小刘,自从去年回到石家庄工作之后,烟瘾又犯了,而且“比念本科的时候还凶”。他告诉记者,在香港,公共场所禁止吸烟背后有着严格的法律规定与执法保障,回到内地后,虽然也常提醒自己公共场所不能吸烟,但更多是靠个人的道德自律,“看着旁人都那样抽,自己也就怀着从众心理一起吸起来了。” “虽然不少城市也规定公共场所吸烟要罚款什么的,但一是真正执行的很少,二是罚款数额也不大,慢慢大家也就不当回事了。”小刘说。

相关新闻:

共4页: 上一页1234下一页
责任编辑:美景
0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C) 2012-2012 河北网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冀ICP备09014245号

未经河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