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双反”美方亮牌 产业寒潮英利“报春”(3)
“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市场形势下,今年光伏行业已步入深度调整期或者整合期。”英利绿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李宗炜分析说,“一方面,迅速降低的光伏组件价格引发了国外多个国家和地区电力平价的提前到来,产业规模正在稳步扩大,同时国内市场加速崛起,产业对外依赖度逐步下降;另一方面,由于市场供需失衡压力持续增大,外加主要光伏市场国家对光伏产业补贴减少,光伏产品需求增速放缓。双重压力下,光伏产品面临较大价格压力,企业盈利空间进一步遭受挤压,经营风险进一步加大。”
基于这样的判断,英利已开始以更大视野进行产业布局。2月13日,苗连生曾跟随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参加访美活动。作为参加此次活动的中国唯一一家可再生能源企业,英利与美国汉姆洛克半导体集团、美国杜邦公司等美方企业达成四项合作协议,累计金额约为20亿美元。有关人士认为,在美国“双反”调查的重压下,英利扩大合作阵线,有利于全球布局。
英利在国内市场上的争夺力度也将加大。前不久的“黄河水电50兆瓦硅片换组件”项目招标中,英利集团以2.99元/瓦报价略低于国内其他同行业企业。“尽管这一报价因为被误读而一度引发业界震动,但英利全产业链的优势、产品质量控制的稳定以及品牌影响力等,都是市场竞争的利器。”英利绿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销售总公司副总经理张哲说。
快转型:实现集团化管理试运行
“‘双反’过后又一春,阳光必将破阴霾”“带队伍、比干劲、抓细节、夯基础”
……
走进英利三期的厂区,写有这样口号的条幅随处可见。
在苗连生看来,中国光伏产业所面临的市场低谷,正是企业升级管理、转型发展的好时机。
“英利近几年的产业规模、员工人数呈几何式递增,需要进行技能和管理的提升。现在可以利用有利时期,通过成本再造和工艺再造等手段来夯实企业发展基础,切实提高员工素质,优化生产工艺和流程,进一步推动光伏发电成本的下降。”苗连生说,英利集团要利用这两年的时间,实现集团化管理。“集团化不是‘拍脑门’说出来的,主要有两个基本条件,第一是公司整体运营和架构已经达到时机,第二是全球的政治与经济环境的变化对集团化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苗连生说,集团化管理的关键在于队伍建设,“集团化管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不易,难就难在队伍建设,其中,带兵是关键问题。”
“大到战略性方向,小到产品结构,英利均要跳出原来的条条框框的束缚。”苗连生解释说,“依照新形式,要把全球企业战略上、运营上的好东西学过来,再创造出自己独有的东西来,要想新花样。”
围绕管理模式的重塑,英利采取了多种方式。比如“项目制、组合拳、一站式”等。
苗连生解释说,“项目制”就是指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建立跨部门专项执行团队,着力解决部门与部门间的格局制约,有利于培养综合性管理人才;“组合拳”是指整合多种资源,综合考量决策、运营、制造等环节,实现效率最大化;“一站式”就是从光伏产品服务家庭角度出发,培育、创造全新的商业模式,为客户提供完善便捷的解决方案。
“我们将利用今明两年的时间,完成集团化管理的试运行、准运行。”苗连生透露说。
新的战略观下,英利集团的产业触角也在伸展开来。
2012年2月29日,英利集团子公司千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召开新闻发布会暨服务项目推介会。这标志着英利的混业经营开启了一个新的领域,正在光伏产业外构建起涉及农业、地产、传媒、物流、酒店等多个行业的产业“综合体”。(河北日报记者王博 通讯员王志新)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河北新闻
- 地区新闻
- 娱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