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赢脱贫攻坚战】太行“新愚公”劈山开路谋脱贫
涉县后池村村民合力搬动巨石,砌垒石堰修路。 王月红摄
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记者刘剑英
太行山深处,峡谷绝壁间,一条3米多宽的山路在陡坡与乱石中蜿蜒向上,通向山坡上的块块梯田——去年12月8日,涉县关防乡后池村村民自力更生,义务出工,开始修筑一条通往后山梯田的道路,立志尽早脱贫致富。
几个月来,后池村每天100多位村民自带干粮,劈山开路,凿石垒堰,目前已修筑路基近5000米。我省脱贫攻坚和太行山高速公路的强力推进,点燃起山区群众靠双手改变命运、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激情。
迎难而上的“新愚公”精神,感动着古城邯郸。2月14日,春节后上班第一天,邯郸市委召开“学后池、整作风”动员大会,要求全市干部学习后池村不等不靠、主动作为的奋斗精神,凝聚合力,狠抓落实,在改革发展中闯出一片新天地。
“好日子等不来,只有艰苦奋斗才能脱贫致富”
后池村位于大山深处,有362户、1165口人。2月24日,记者从涉县县城出发,沿蜿蜒的山路驱车前行,50多公里路程走了近一个半小时,才抵达这个群山环抱的小村庄。
村党支部书记刘留根介绍,后池村素有“地在半空中,路无半步平”之说,村后桃花山的近千亩梯田,是几百年来祖祖辈辈一点点开垦出来的“活命田”。然而,上山的小道坡陡路险、崎岖不平,车辆不能通行,村民都是赶着毛驴上山耕作。如今青壮年外出务工,村里只剩下留守老人和妇女、孩子,撂荒的梯田越来越多。
去年,我省修建太行山高速公路的消息,让村民看到了希望。“专门去县里问了,我们村距离太行山高速只有半小时车程。”刘留根说,这可是条致富大通道,依靠它,一定能早日拔掉“穷根”。
后池村的村民坐不住了。他们到邢台市前南峪村“取经”,学习前南峪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谋划如何早日脱贫。“咱村和前南峪村同处太行山区,自然条件也差不多,人家特色种植、乡村旅游搞得这么好,咱凭啥不行?”村民们表示。
大家把目光投向了桃花山的千亩梯田。“在田里栽种核桃、花椒等树木,过几年太行山高速通车了,把核桃、花椒运出去销售,一亩地就能增收三四千元。”刘留根说。
要想富,先修路。然而,既没资金又没设备,路如何修?去年12月8日,67岁的老党员刘虎全、64岁的刘土贵、69岁的刘乃分,顶着寒风,带着干粮和水,扛着铁锹、铁锤等工具走向桃花山。“我们有力气,能行。赶快把上山的路修好了,让车能开上去,就能早点种上核桃、花椒树。”老人们说。
“好日子等不来,只有艰苦奋斗才能脱贫致富。”村委会向全体村民进行了动员。那天之后,每天早晨7时,后池村的大喇叭便会准时响起:“今天谁家有空儿,就上山修路啊!”不用挨门挨户通知,村民们纷纷扛起工具,三五成群走向施工现场,每天施工人员都能达到百余人。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河北新闻
- 地区新闻
- 娱乐新闻
- 1 廊坊市 “大众冰雪进校园”正式开幕
- 2石家庄市新华区举行“学习十九大精神书画展”
- 3赵县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惠民演出举行
- 4乡村振兴开启美丽井陉建设新篇章
- 5攻坚克难促发展 扬帆启航新跨越——无极县教育
- 6高邑县打造红色文化基地强化理想信念教育
- 7新乐市创新政治引领的有效途径和载体
- 8邢国辉: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 切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