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天空京津冀·空间优化】打出“文化牌” 融入城市群(3)
【天津日报】打造双城新引擎
□天津日报记者 阙天韬
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关键环节和重中之重。缓解北京“大城市病”的药方,就是以“一核、双城、三轴、四区、多节点”为骨架的京津冀空间布局。如何与这一战略无缝对接,是作为京津“双城”引擎之一的天津思考并实践的城市命题。
2009年6月,天津在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中明确提出“双城双港、相向拓展、一轴两带、南北生态”,开始清晰地将自己的产业布局与北京战略对接,将构建城市生态屏障融入京津冀地区整体生态格局。2014年2月26日至今,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两年里,天津以更加主动的姿态融入了京津冀城市群建设。
天津“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建设管理高品质的现代都市”,主动融入京津冀城市群建设,构建以双城、辅城和中等城市、特色小城镇、美丽乡村为骨架的现代城乡体系,推进陆海统筹,加强城市管理和建设,打造功能完善、智能精细、宜居宜业的现代都市。
做优“双城”
天津市中心城区坚持内涵集约式发展,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打造更多亿元楼宇,推进城市、产业、生态、文化融合发展,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质。
滨海新区进一步增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做优做强先进制造业、国际航运、国际贸易、金融创新和滨海旅游等功能,加快中心商务区等重点区域综合开发,深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创新与区县联动共赢合作模式,建设国际化创新型宜居新城区。
做强辅城、中等城市,做特小城镇,做美新乡村
天津按照辅城定位,推进环城四区优化发展,建设生态宜居城区、高端产业聚集区和京津城市功能拓展区。
按照中等城市标准建设武清、宝坻、静海、宁河、蓟县,打造京津冀城镇体系重要节点。
加快建设示范小城镇,推动“三区”联动发展。保护特色文化村落,建设别致多样、干净整洁、留住乡愁的美丽乡村。
融入区域空间格局
推动沿京津发展轴的武清区、中心城区、环城四区、滨海新区加快发展,打造京津冀区域高端产业发展带、城镇聚集轴和核心功能区。推动宝坻区融入京唐秦发展轴,建设产业升级发展带。促进天津平原地区与北京、河北廊坊及保定平原地区深度融合。推动滨海新区成为东部滨海发展区的核心区。推动蓟县山区与北京山区、河北张承地区,共同建设支撑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生态涵养区。规划建设“微中心”,有序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河北新闻
- 地区新闻
- 娱乐新闻
- 1 廊坊市 “大众冰雪进校园”正式开幕
- 2石家庄市新华区举行“学习十九大精神书画展”
- 3赵县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惠民演出举行
- 4乡村振兴开启美丽井陉建设新篇章
- 5攻坚克难促发展 扬帆启航新跨越——无极县教育
- 6高邑县打造红色文化基地强化理想信念教育
- 7新乐市创新政治引领的有效途径和载体
- 8邢国辉: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 切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