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天空京津冀·空间优化】打出“文化牌” 融入城市群(2)
【北京日报】鑫海鞋城疏解记
□北京日报记者 于丽爽
天安门往南,南中轴路纵贯“大红门”——北方地区最大的服装、鞋帽集散市场。
正月十五一过,市场营业,本应一派繁忙,今年却显冷清。曾是大红门五大鞋城之一的鑫海鞋城,更是空无一人。从2015年7月30日贴出停租公告,到11月30日正式关停,鑫海鞋城的腾退,拉开了大红门商圈43家市场疏解的大幕。
批发业态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必须疏解
1965年出生的杨仓海是福建人,20岁来北京打拼,30年过去了,他仍保持着一口浓浓的家乡口音。
2005年,杨仓海承租了大红门桥北路的一处旧厂房,改造成两层楼的商场,更名为“鑫海鞋城”,主打旅游鞋批发。鼎盛时期,鑫海鞋城有商户1000多家,每天客流两三万人,北方地区市场上销售的旅游鞋七成都来自这里。
红火的商圈像滚雪球,大红门聚集了越来越多的人流物流。据大红门所在地南苑乡统计,商圈直接从事经营的商户5万多人,带动就业达二三十万人。
“疏解势在必行了。”丰台区大红门街道工委书记李建刚告诉记者,由于这一地区聚集了大量人流物流,“城市病”严重,环境脏乱、交通拥堵,火灾、治安隐患更是突出。
作好疏解工作,街道干部分组,辖区内的商户一家家找,三天两头上门讲政策,以增强他们疏解的紧迫感。此后,街道干部更是和温州市委组织部联系,由鞋城的流动党工委负责做商户工作。
一系列的努力,终于换来回报,2015年11月30日,鞋城彻底关停,500多商户撤离。
昔日大红门市场主,转战永清拿地建商贸产业园
现在的杨仓海,频繁往返于大红门和河北永清之间。
在永清,杨仓海联合大红门多个市场主,共同出资拿下了千余亩土地,计划建设集生产加工、仓储物流、展示销售于一体的商贸产业园。2015年,商贸城已经开工建设。
2014年,大红门商圈非首都功能疏解工作正式启动,加速了商圈疏解的进程。丰台区政府制定了3年疏解计划,2015年到2017年,按照4∶4∶2的比例,分3年完成整个商圈的疏解工作。
2015年,大红门地区共关停拆除各类商市场7家,疏解摊位5000个,疏解从业人员1.5万人。同时,还关闭仓储大院40个,疏解人口七八千人。2016年,大红门商圈将再疏解商市场16家,疏解摊位5000个。
鑫海鞋城是个缩影。批发业态在经过了发展期、高潮期后,逐渐步入衰退期,在疏解非首都功能的推动下,北京市批发市场将逐步撤并、清退。去年全年,全市共撤并升级清退低端市场150家。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河北新闻
- 地区新闻
- 娱乐新闻
- 1 廊坊市 “大众冰雪进校园”正式开幕
- 2石家庄市新华区举行“学习十九大精神书画展”
- 3赵县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惠民演出举行
- 4乡村振兴开启美丽井陉建设新篇章
- 5攻坚克难促发展 扬帆启航新跨越——无极县教育
- 6高邑县打造红色文化基地强化理想信念教育
- 7新乐市创新政治引领的有效途径和载体
- 8邢国辉: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 切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