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观察:承接京津产业转移,河北准备好了!
去年以来,河北承接京津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好戏连台:北京海淀中关村产业园秦皇岛分园正式开园;北汽集团在沧州黄骅市建设的50万辆整车生产基地开始投产;北京20多家医药企业整体搬迁沧州渤海新区项目正在集中兴建;天津市与河北省共同打造的天铁产业园正式开建……
京津如此众多项目集中落户河北,河北省在主动融入对接京津、促进三地产业转移和功能外溢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据河北省省长张庆伟介绍,为了落实好国家实施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河北全力推进了40个产业平台建设,仅去年一年就从京津引进资金3757亿元,占引进省外资金总量的51%;承接京津转移项目163个,完成投资超过了1000亿元。
优化发展环境
京津冀协同发展,京津是疏解和转移方,河北是承接落地方。资料显示,在这个都市圈中,河北占有84.5%的国土面积、65.9%的人口总量、76%的水资源、91%的煤炭、77%的石油、93%的铁矿石储量。所有这些都为河北承接京津产业转移提供良好的资源储备。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推进京津工商产业及部分社会功能向外转移,正是推动大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性措施。
对于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河北渴盼已久,同样也准备已久。这对河北来说是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河北要承担两种“角色”:一是服务角色,要为北京建设和谐宜居之都服务,强化生态保障功能。二是受益角色,北京向河北疏解功能、转移产业,对河北是巨大的发展机遇,也是巨大支持。出于这样的认识,河北全省上下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投入到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经济发展必须要有足够的环境容量。为了承接京津产业转移,河北在改善生态环境上大做文章,出台了全面改善生态环境的《河北省山水林田湖海生态修复规划》,在全省重点实施地下水超采治理、河流水网建设等工程,深入实施“治企、降尘、控车、增绿”等多源管控措施,大力改善生态环境。其中仅淘汰落后产能一项,全省去年就完成了炼铁产能1546.5万吨、炼钢产能1500万吨、水泥产能3918万吨、平板玻璃产能2533.5万重量箱的淘汰任务。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河北新闻
- 地区新闻
- 娱乐新闻
- 1 廊坊市 “大众冰雪进校园”正式开幕
- 2石家庄市新华区举行“学习十九大精神书画展”
- 3赵县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惠民演出举行
- 4乡村振兴开启美丽井陉建设新篇章
- 5攻坚克难促发展 扬帆启航新跨越——无极县教育
- 6高邑县打造红色文化基地强化理想信念教育
- 7新乐市创新政治引领的有效途径和载体
- 8邢国辉: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 切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