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县:市场化保洁消灭“垃圾围村”
□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记者杨倩 通讯员冯向华颜征华
东一堆、西一堆,即便有集中收集点,还是能在路边街角、房前屋后看到散落的垃圾,夏季臭气熏天,冬天污水结冰。“脏乱差”的农村卫生环境,一直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难点。
为有效破解这一难题,去年,任县创新保洁模式,进行市场化运作,引进环卫公司,对农村卫生保洁实行专业管理,探索出一条农村生活垃圾收集清运、无害化处置的新路子。
治标不治本,垃圾处理陷入反弹怪圈
4月23日,我们走进任县任城镇于屯村,房屋白墙灰瓦、街边绿树成荫,路旁摆放着分类垃圾箱,在垃圾集中收集点看不到一点垃圾,村子面貌整齐干净。“以前虽然也有保洁员,但垃圾问题就是处理不了。有了专业公司,问题彻底解决了。”谈及村子的变化,任城镇党委书记姜俊刚很是感慨。
早在2011年,任县就对195个行政村进行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村村配有保洁员,实行定时清扫,实现了保洁制度全覆盖,村庄的卫生状况一度有所改观。但在运行中发现,由于垃圾处理设施简陋、运管机制不科学等,垃圾不能及时清运出村,“垃圾围村”现象日益严重。
由于保洁员只负责村里大街小巷的清扫,各村又没有专门的清运人员,垃圾池垃圾经常散落到路上。加上村民长期形成的不良习惯和淡薄的环保意识,随处乱倒垃圾现象时有发生。保洁员虽然也对村民进行劝阻,但效果甚微。
很快,坑塘沟渠成了垃圾场,废弃宅院又堆起了垃圾山。
“以前想得比较简单,以为有保洁员清扫,再在村外找个大坑集中一倒就完事了。”姜俊刚说,可实际遇到的问题远远超过他们想象。
以于屯村为例,该村不到2000人,全村日产垃圾5吨左右。
上级来检查了,村里就突击整治搞卫生,由于没有垃圾清运费补助,村里就自己掏钱雇车把垃圾运到村外。“铲车、勾机都论小时算钱,搞一次突击整治,得花万儿八千的。”于屯村党支部书记于进国说。
任县大部分村为纯农业村,集体收入微薄甚至为零,突击整治使各村的保洁成本大幅增加。钱没少花,但治理效果却不佳。久而久之,各村陷入了以突击整治代替日常清理的“窠臼”,形成了“突击—反弹—再突击—再反弹”的怪圈。
此外,乱倒垃圾也带来诸多后遗症。各村往往采用就近掩埋的方式处理垃圾,本村的垃圾坑满了,就偷着倒到邻村,由此产生很多矛盾。“将垃圾从村里移到村外,从东边挪到西边,垃圾总量没变,甚至在增长,还造成了严重的二次污染。”任县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办公室副主任张子毅说,“问题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河北新闻
- 地区新闻
- 娱乐新闻
- 1 廊坊市 “大众冰雪进校园”正式开幕
- 2石家庄市新华区举行“学习十九大精神书画展”
- 3赵县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惠民演出举行
- 4乡村振兴开启美丽井陉建设新篇章
- 5攻坚克难促发展 扬帆启航新跨越——无极县教育
- 6高邑县打造红色文化基地强化理想信念教育
- 7新乐市创新政治引领的有效途径和载体
- 8邢国辉: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 切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