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河北网首页 河北新闻 社会民生 正文

【探寻运河文化】繁华的运河古渡码头——郑口

时间:2017-07-25 21:44河北网(www.he-bei.cn)
河北网(www.he-bei.cn)权威媒体 河北门户

京杭大运河故城段。扈炜 摄 运河古渡码头——郑口遗址所在地。扈炜 摄

  今天的故城县城所在地郑口镇原称郑家口,相传元末明初有一郑氏在此运河上设摆渡口,因此而得名,简称为郑口。历史上,京杭大运河是最重要的交通大动脉,运河古渡码头郑家口,因各地商贾前来经商、落户,逐渐形成了一个小城镇,三街五镇,店铺栉比,客货川流,自古以来素有“小天津卫”之称。

  故城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秦立堂介绍,解放前郑口并不是县城所在地,只是过往商船落脚的码头。它位于冀、鲁两省交界线上,大运河左岸,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商埠。过去,它以水运码头这个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吸引了大批外地客商前来投资经商。大约在一百五十多年里,虽屡遭匪患和战乱洗劫,依然生意兴隆,经久不衰,成为商家必争的“风水宝地”。

  因郑家口地处水陆要冲,商贾云集,到清朝中后期已发展成为规模可观的较大集镇。《故城县志》记载:“清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汰巡检移县丞驻郑镇”,可见这里已是全县唯一繁华的市镇。据说当时运河码头能同时停靠日装卸量达三四十吨的船只五十余艘。早在清中叶之前,郑口就已经有大量外地资本涌入,从而摆脱了纯地方色彩,具备了“万方辐辏”的大市镇型态。在众多客商中尤以山西商人的势力最为雄厚,他们看中了郑口这块风水宝地,集资修建了一所气势宏伟,拥有戏楼的“山西会馆”,作为他们同乡聚会,娱乐,交流经济信息的场所,可惜后来遭遇战乱,山西会馆化为一片废墟。

  郑口每年有两次传统的庙会,即二月会和九月会。将盛大的宗教活动和商业、娱乐活动汇集一起,形成节日般的热闹景象。每届会期,八方客商蜂拥而至,周围群众更是倾家而出,不远十里二十里赶来,欣赏戏剧、曲艺表演,购买生产、生活用品。由早至晚,会场万头攒动,大小商号、摊点,施展出全套本领招徕顾客。因而,销售量猛增,使两届庙会变成招财进宝的黄金季节。

  1937年农历10月1日,日本侵略军纵火焚烧了郑家口,经过这次烧、杀、抢、掠的空前浩劫,昔日车水马龙的繁华街市满目疮痍,惨不忍睹,交通瘫痪,物价暴涨,一时百业萧条。郑家口人饱尝了亡国之苦,也极大地激发了爱国之心和救国之志,为了支援抗日战争,郑家口人民抵制日货,捐资捐物,做出过许多有益的贡献。整个抗日时期,郑家口处于日伪的残暴统治下,直到1945年3月15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抗日武装力量,一举解放了郑家口,从此,这里的商业获得了新的生机,各商户纷纷恢复营业,郑家口再度出现了经济复苏的大好局面。

  1945年6月,县城由故城镇迁至郑口。如今的郑口镇作为故城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正以崭新的姿态展示出灿烂辉煌的美好前景。

相关新闻:

【行走大运河】南运河挽起京津冀

廊坊运河风情体验区联盟走进浙大“充电”

[文化讲坛大运河]挖掘大运河精神 弘扬大运河文化
——访社会

【探寻运河文化】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郑口挑水坝

【探寻运河文化】运河文化长廊再现运河沿岸风情

责任编辑:美景
0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C) 2012-2012 河北网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冀ICP备09014245号

未经河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