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河北网首页 河北新闻 深度聚焦 正文

激发区域生态治理民间力量

时间:2013-02-19 09:04河北网(www.he-bei.cn)
河北网(www.he-bei.cn)权威媒体 河北门户

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并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全面的战略性部署,提出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规划(2013—2022年)》,部署继续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生态工程,进一步减轻京津地区风沙危害,构筑北方生态屏障。

在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先后两次提到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并部署“全面启动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而我省作为治理任务最重的省份之一,治理效果直接关系着京津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与工程的实施成效。

如何在二期工程中继续巩固提高治沙成效,是京津冀区域生态治理需要考虑的关键点之一。

回顾这十几年来我省治沙防沙的历程,不难发现,凡是风沙治理成效好的项目区,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绿起来的同时也让农民富起来,从而激发出来自民间的环境治理推动力。

承德市平泉县就是一个十分典型的例子。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启动后,当地小庙村农民侯保苍承包了村里400多亩荒山,种上了刺槐,荒山慢慢绿了起来。

富有成效的举措,唤醒了一方山水。截至目前,全县森林覆盖率由2000年的48.4%提高到60.8%,成为华北地区最绿的地方之一。与此同时,全县还形成了食用菌、设施园艺、畜禽养殖和山杏果品四大农业主导产业,吸纳75%的农村劳动力,为农民人均提供了3037元的纯收入,占总收入的72%。

现实案例告诉我们,国家得绿,农民得利,建设生态文明才有有力的抓手。

翻开地图,可以看到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涵盖了我省众多环首都扶贫攻坚示范区。我省要举全省之力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就要利用好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这一契机,力促工程建设与富农产业相结合,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争取区域内生态治理的新成效。 文/河北日报记者 边慧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美景
0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C) 2012-2012 河北网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冀ICP备09014245号

未经河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