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热点】密织保障网 兜底促脱贫
我省农村150万部分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脱贫问题牵动代表委员心——
河北日报记者四建磊
“要织密织牢社会保障安全网”“今年城乡低保人均补助标准分别提高5%和8%”……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高度重视低保特困群众的脱贫问题。
在我省农村,部分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达到150万人,占到全省农村贫困人口的近一半。这部分人生活最困难,帮扶难度最大。
我省代表委员表示,提高低保的覆盖面和保障水平,把新的低保政策真正落实到位,是保障这部分群众稳定脱贫的关键一招。另外,还应兜底促脱贫。
今年初,我省在全国较早出台了低保线与扶贫线“两线合一”实施方案,建立了农村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同步提高的工作机制。
“落实低保政策,关键要在‘精准’二字上下功夫,精准确定低保人数、精准发放低保金,把有限资源用到关键处。”全国人大代表、省民政厅厅长赵风楼建议,在充分利用精准脱贫驻村工作队员的同时,成立乡镇民政专干队伍,专门负责摸清农村低保对象底数、建立台账和动态管理机制。
全国人大代表、张家口市宣化区常峪口联合党总支书记郭建仁告诉记者,在一些地区,一个贫困家庭只给一个低保名额,贫困老人有子女就无法享受低保。他建议,要根据农村实际,科学确定低保范围,推动应保尽保。
很多群众形象地说:“救护车一响,一年猪白养”,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在农村低保特困群众中占了很大比例。我省代表委员建议,要特别关注对农村特困群众的大病救助问题。
今年初,我省制定了《关于提高农村贫困人口医疗保障和救助水平的实施方案》,降低贫困群众门诊和住院起付线、提高重大疾病的报销比例。同时,我省还探索城乡医保并轨、推动大病保险全覆盖等方式,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现在的最大难题是资金。”赵风楼代表说,初步测算,全省需要大病救助资金至少35亿元。
据了解,2015年我省共筹集医疗救助资金6亿多元,其中仅资助城乡困难群众参保参合就支出3亿多元,余下的3亿多元,摊到全省近300万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和低收入群众身上,平均每人仅仅百余元。
赵风楼代表建议,这笔钱应当列入中央和省级财政预算,由中央和省级财政集中解决。
“要充分发挥医院的健康扶贫作用。”全国人大代表、沧州市中心医院院长温秀玲说,医院的建立、发展,是政府和社会支持的结果,因此要承担起医疗扶贫、健康扶贫的责任。
温秀玲代表告诉记者,多年来,沧州市中心医院对农村特困群众的就医费用进行减免,在新农合报销后个人负担在1万元至3万元的减15%,3万元至5万元减25%,5万元以上的减35%,该院已累计减免治疗费用2亿元。
“健康扶贫应该成为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有效补充。”温秀玲代表说。
点击进入专题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河北新闻
- 地区新闻
- 娱乐新闻
- 1 廊坊市 “大众冰雪进校园”正式开幕
- 2石家庄市新华区举行“学习十九大精神书画展”
- 3赵县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惠民演出举行
- 4乡村振兴开启美丽井陉建设新篇章
- 5攻坚克难促发展 扬帆启航新跨越——无极县教育
- 6高邑县打造红色文化基地强化理想信念教育
- 7新乐市创新政治引领的有效途径和载体
- 8邢国辉: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 切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