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河北网首页 河北新闻 政策要闻 正文

谋定思变展宏图(2)

时间:2016-01-20 20:44河北网(www.he-bei.cn)
河北网(www.he-bei.cn)权威媒体 河北门户

瘦身健体,非首都核心功能有序疏解

疏解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让北京“瘦”得合理、“瘦”得强健,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和基本出发点。

北京市场、人才、公共服务等资源优势明显,很多企业都有“恋京情结”。如何把一些非首都核心功能顺利转移出去?党的十八大以来,京津冀三地从大局出发主动对接,坚持疏控并举、“政府之手”和“市场之手”并举、疏解和升级并举,在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迈出了坚实步伐。

北京放弃发展“大而全”的经济体系,系统研究、分类制定产业、市场、教育、医疗、行政事业单位等领域存量疏解方案,加快构建“高精尖”的经济结构,明确提出该疏解的必须坚决疏解,该退出的必须坚决退出,新增产业必须坚决守住禁止和限制底线。现在,北京中心城区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加快向远郊区县疏解,北京城市学院、北京建筑大学、北京工商大学等北京市属高校正在部分或整体迁往房山、顺义等郊区;天坛医院整体迁建工程主体结构已于2015年5月28日封顶,同仁医院亦庄院区、北大第一医院大兴院区等项目有序实施。其中,以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和大红门服装批发市场的数万商户大规模外迁最广为人知。

“输得出、稳得住、留得下、长得大”,这是北京市的自信。

天津、河北也在北京非核心功能转移中受益。

天津提出,既为承接北京功能转移打造好软硬件平台,也要把不符合天津定位的产业疏解到河北,有所为有所不为。已获得科技部等14个部委批复的《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明确,要建立与北京、河北及环渤海周边腹地的创新发展合作机制,吸纳转化在京高水平科研成果1000项。建成一批国际开放合作发展平台,成为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节点。

以往河北一些地方的招商效果不理想。如今,政府间统一组织对接,企业深入洽谈,再加上政策的东风,让这种状况悄然改变。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首批300余商户早已签约落户河北高碑店,一些大型企业组团与高碑店新发地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据测算,高碑店新发地项目全部运营后将承担过往北京果蔬区域批发60%的交易量,疏解相关行业在京人员30多万,每年减少1000万辆车次进京。

率先突破,重点领域共享协同成绩喜人

习近平总书记曾对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生态环保、产业转移提出明确要求。几年来,作为“突破口”和“先手棋”,京津冀在这三个方面优先启动一批有共识、看得准、能见效的项目,取得可喜成绩。

互联互通快马加鞭,“城际网”带动协同“大提速”。按照《京津冀城际铁路网规划修编方案(2015-2030年)》,京津冀正在布局“四纵四横一环”的交通骨架,“四纵”为京石邯城际、京霸衡城际、津承沧城际、环渤海城际,“四横”为京津塘城际、京唐城际、津保城际、石沧黄城际,“一环”为环北京城际。其中,2015年开工京唐城际、京滨城际,2016年底前开工廊涿城际、首都机场到北京新机场城际铁路联络线。不远的将来,将形成京津石中心城区与新城、卫星城之间“1小时通勤圈”、京津唐“1小时交通圈”。京津冀广覆盖、高密度的“城际网”,串联起区域中心城市、重要城镇和主要产业集聚区,将有力带动北京功能疏解、区域产业转移。与此同时,三地密切配合,通力协调征地拆迁、路网分流、联动保畅、电力电讯设施拆迁等具体工作,眼下“断头路”“瓶颈路”正在逐个排除,全面取消手机漫游、长途话费等“老大难”问题也已“拿下”。

生态共建成效明显。针对长期困扰京津冀地区居民的PM2.5空气污染,三地联手出击,共同治霾。2015年上半年,三地压减燃煤1021万吨,水泥产能150万吨,平板玻璃300万重量箱;推广应用新能源车2.21万辆,京津两地已全部淘汰黄标车。2015年1-9月,京津10万亩生态水源保护林的任务就完成了90%。2015年11月底,京津冀三地环保厅局正式签署《京津冀区域环境保护率先突破合作框架协议》,明确以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为重点,以联合立法、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测、协同治污等10个方面为突破口,联防联控,共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这个协议签署意义重大。过去由于三地污染物排放标准等环保指标不统一,经常造成污染项目在三地内部转移。

产业转移硕果累累。京津冀之间越来越多的投资占比,是三地产业深度融合的重要见证。2015年前10个月,河北引进京津项目3621个,引进的资金47.3%来自京津,达到2748亿元;天津市全部利用内资的43%来自北京和河北。目前,北京现代沧州工厂已落户河北,2016年将形成年产整车30万台的产能;北京平谷区与河北三河市共建跨地区的京冀通航产业园,吸引50多家通航类研发、运营、制造企业进驻……为承接京津产业转移项目,河北省确定了40个重点承接转移平台和重点园区,作为推进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主要载体,这些平台将成为河北承接京津产业集群转移的前沿阵地。“大数据走廊”、“现代装备制造业走廊”……三地产业版图正在重构,朝着“理顺京津冀产业发展链条,形成区域间产业合理分布和上下游联动机制”的方向发展。

从唱“双城记”到唱“多城记”,京津冀协同发展,谋定思变展宏图。全面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三地仍面临许多突出难题。以更大的政治智慧和勇气,打通关节、疏通堵点、激活全盘,一个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新格局,就在不远处。(新华社北京1月19日电)

相关新闻:

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
奋力推进妇女儿童事业

【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发言】高志立:为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

河北省直机关首届文化艺术节举行汇报演出

创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省动员大会在秦皇岛召开

创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省动员大会在秦皇岛召开

赵克志许勤出席

责任编辑:美景
0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C) 2012-2012 河北网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冀ICP备09014245号

未经河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