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打造京津冀产业对接升级版(2)
求解“转移项目水土不服”难题——
更加注重创新资源分享和产业生态环境构建,让转移项目发展好
在签约现场,一个名为“智慧保定建设平台”的项目引人关注。它的签约方分别是保定市政府、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所。
看似一个项目签约,但保定后续要做的事情实在不少。因为按照约定,保定市要成立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组建智慧保定产业联盟,成立智慧保定专家委员会和智慧保定研究院,同时需要设立5亿元的智慧保定建设基金。一系列的举措就是要借助“智慧北京”建设的政策、专家、技术、资金等优势资源,与保定本地的智慧城市建设资源实现全方位对接。
“比引进一个项目更重要的是引进人才和创新模式,打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生态环境。未来我们将采用市场化方式在安防、卫生、旅游、工业大数据、农业等领域实施一批项目,打造智慧保定的生态模式。”保定市签约方负责人说。
在当天举行的京津冀产业合作研讨会上,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肖金成抛出一个问题——项目转出来容易,但要稳得住、发展好却是个难题,如何让转移项目发展好?
“以此次对接活动为起点,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要让研发、设计、物流、生产、配套服务等不同功能在京津冀地区合理布局,将京津冀地区建设成为一个生态系统健全、配套体系完善、比较优势突出的产业发展高地。”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一席话,为这一问题提供了答案。
把创新作为京津冀产业对接发展的第一动力。沧州市政府与北京交通大学合作建设轨道交通暨综合研发试验基地,张家口市政府与中科院电子学研究所合作建设航空遥感系统项目……此次签约项目中,不少是政府和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合作,集中建设一批高水平实验室、科技创新园区、研发中心和技术创新联盟项目。让项目稳得住、发展好,需要不断完善产业发展需要的良好生态环境,分享创新资源,才能让转移项目适应河北“水土”。
求解“三地产业同质化”难题——
构建京津冀产业协同新平台,实现协调共赢发展
过去,条块分割的区域所萌生的产业同质化竞争现象令不少专家担忧。但是本次对接活动的一个着力点就是三地“产业协调”。
不久前,北京平谷和廊坊三河都提出了打造“通用航空产业园”的构想。若是在过去行政区划分割思维的影响下,相邻的两地或许会选择各自打造一个通用航空产业园,发生产业同质化竞争现象。
然而,这次对接把廊坊市政府和北京平谷区拉到同一条“轨道”上来,两地签约即将合作建设“京冀通用航空产业园”。双方表示,将遵循“共建、共管、共享、共赢”原则,创新载体模式,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首创跨地域通航产业园区,实现产业互补、资源共享,共同打造研发、制造、销售、运营、维修、培训、展示的通航全产业链。
其实这样的项目还有不少。衡水工业新区与北京威克多制衣中心建设服装产业园,把设计和研发留在北京,把制造环节转移到衡水。张北县与分享通信集团合作建设张北云计算数据中心,张北凭借独特的气候条件、土地等优势,让北京云计算企业发挥品牌、研发、人才优势,共同建设“中国数坝”。三地分工协作,增强产业发展整体性,将力避产业同质化竞争。
邹平表示,借助本次对接活动,省工信厅与北京、天津两市经信委签订《京津冀产业有序转移合作协议》,将进一步优化三地产业布局,实现错位发展。未来他们将致力于三地产业深度融合,着力构建信息资源共享、公共服务共建、定期沟通会晤、协调联动高效的产业协作新格局,促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河北新闻
- 地区新闻
- 娱乐新闻
- 1 廊坊市 “大众冰雪进校园”正式开幕
- 2石家庄市新华区举行“学习十九大精神书画展”
- 3赵县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惠民演出举行
- 4乡村振兴开启美丽井陉建设新篇章
- 5攻坚克难促发展 扬帆启航新跨越——无极县教育
- 6高邑县打造红色文化基地强化理想信念教育
- 7新乐市创新政治引领的有效途径和载体
- 8邢国辉: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 切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