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保定如何提前完成“十二五”减贫任务(2)
按照“四个一批”新要求,保定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进行再梳理再分类。其中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乡村旅游、家庭手工业、电商等扶贫产业,努力为每家每户都找到致富之路。全市建设苹果、梨、核桃、红枣、桃、柿子6大类林果基地,新增林果面积22万亩;积极搭建加工企业与贫困地区的对接平台,目前贫困县手工业加工村达到481个、加工点1117个,户均年增收超过6000元,带动2.4万户实现脱贫。
旅游、电商、金融扶贫……形式多样有特色
贫困地区大多是山区县,一些贫困群众生存环境差,保定积极通过移民搬迁安置一批。结合涞水县、涞源县、易县三县2012年“7·21”灾后重建工作,对71个过水村进行升级改造,对其中13个受灾较重的村实施整体搬迁,建成易地扶贫搬迁小区54个,搬迁4500户、1.5万人。同时加大危房改造力度,实施“暖心房”工程,到目前9个贫困县累计实施危房改造5.7万户。
如今的涞源县白石山景区周边,早已看不到“7·21”洪水的印记,取而代之的是附近3个乡镇30个村庄通过实施旅游扶贫,建起了一批批的高标准农家院,经营大户甚至实现了从年收入万元到十几万元的递增。仅插箭岭村就实现了2年内农家院数量超翻番,日接待能力1300人次。
此外,网络电商进农村,光伏电站铺大地,金融资金促自立,农业园区保增收,综合开发助增长等多项扶贫措施,也让保定的扶贫工作形式多样,有声有色。
在促进增收的同时,保定持续强化底线思维,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对不具备劳动能力、符合低保条件的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并积极推动扩面提档。目前已经实现低保、五保保障8.41万户、13.62万人。针对因病致贫返贫、需要通过医疗救助扶持的贫困群众,通过研究制定降低新农合起付线、实施分段补偿、提高二次补偿比、建立救助基金等措施,救助扶持一批,努力让困难群众不因病返贫。
保定的精准扶贫不仅使曾经的贫困群众过上了好日子,也锻炼出了一支过硬的干部队伍,密切了干部群众的鱼水关系。目前,保定有30多名市级领导分包着56个贫困村、联系着最困难的贫困户,为解民困经常深入联系村蹲点调研。据统计,三年来保定全市累计整合各类扶贫资金68亿元。市县两级的1367个驻村扶贫工作队、4000多名帮扶干部,对贫困村进行了全覆盖驻村帮扶,贫困村“第一书记”全部由驻村帮扶工作队长担任。积极推动“春雨行动”,全市1100多个党政机关和社会力量与1.6万个特困户实现手拉手,为常态化帮扶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河北新闻
- 地区新闻
- 娱乐新闻
- 1 廊坊市 “大众冰雪进校园”正式开幕
- 2石家庄市新华区举行“学习十九大精神书画展”
- 3赵县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惠民演出举行
- 4乡村振兴开启美丽井陉建设新篇章
- 5攻坚克难促发展 扬帆启航新跨越——无极县教育
- 6高邑县打造红色文化基地强化理想信念教育
- 7新乐市创新政治引领的有效途径和载体
- 8邢国辉: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 切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