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协同发展促进民生改善(2)
3、引入京津医疗资源,提升医疗服务水平。长期以来,我省能够提供的高质量医疗服务相对短缺,看病难问题突出。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应积极推动医疗保险异地就医即时结算,方便我省居民赴京津两市高水平医院跨区域就医。其次应尽快出台专门优惠政策,鼓励京津的大医院以建立分支机构、成立医疗联合体、医疗机构托管、定向帮扶等方式与河北医疗机构协作共赢,通过为河北居民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的方式吸引赴京看病的患者回流。从长远角度来看,我省应加大与京津高水平医疗机构合作力度,鼓励京津医疗机构为河北医疗机构提供业务指导和专业培训,帮助我省各级医疗机构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4、联动治理污染,切实改善环境质量。“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多方治理,空气主要污染物指标有了大幅度下降,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但尽管如此,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依然任重道远。治理污染离不开三地协调,但主战场在河北。首先,应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有利时机,积极推动构建京津冀生态横向补偿制度,整合三地环保经费成立生态基金,对环境支撑区的利益损失进行统一补偿,真正实现利益共享、成本共担,使得环境保护合作成为常态。其次,应积极推进湿地、森林、跨区域国家公园的建设,探索在张家口、承德、保定等具有自然条件优势的地区建立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示范区,在切实改善京津冀环境质量的同时,为当地居民提供更为宜居的生态环境。再次,应充分发挥太行山、白洋淀等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重点生态地区的自然优势,积极打造集观光、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示范基地,为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探索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5、借力京津,做好扶贫工作。消除贫困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我省存在大量的贫困人口,在太行山、燕山山脉周边存在着多个集中连片的贫困县,扶贫攻坚任务艰巨。打好扶贫攻坚战,确保贫困地区与全省一道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机遇,借力京津乃至中央各部门的资源,为扶贫工作争取尽可能多的支持和帮助。有关部门应该制定相关政策,吸引京津企业到我省京津周边的贫困县进行投资开发,在确保生态环境不被破坏的前提下,大力发展旅游、有机农业、养老等产业,带动当地就业,加快脱贫步伐。吸引京津两市的各类慈善机构、从事扶贫开发的非政府组织等力量,优先对河北的贫困地区进行帮扶。鼓励京津两市的家政服务行业优先从我省招聘工作人员,为贫困地区居民提供就业岗位。另外,还应抓住交通建设突破的有利时机,将贫困地区的交通状况改善纳入京津冀协同发展体系,为我省贫困地区脱贫创造有利条件。(冀社普)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河北新闻
- 地区新闻
- 娱乐新闻
- 1 廊坊市 “大众冰雪进校园”正式开幕
- 2石家庄市新华区举行“学习十九大精神书画展”
- 3赵县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惠民演出举行
- 4乡村振兴开启美丽井陉建设新篇章
- 5攻坚克难促发展 扬帆启航新跨越——无极县教育
- 6高邑县打造红色文化基地强化理想信念教育
- 7新乐市创新政治引领的有效途径和载体
- 8邢国辉: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 切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