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河北网首页 河北新闻 政策要闻 正文

【回眸十二五·河北答卷】生态优先 建设美丽河北(2)

时间:2015-10-31 20:09河北网(www.he-bei.cn)
河北网(www.he-bei.cn)权威媒体 河北门户

铁腕执法,形成治污强大合力

【在全国率先组建环保警察队伍,“利剑斩污”专项行动共立案侦办环境污染案件1023起,破获1010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846人,打出铁腕治污的“河北品牌”】

6家企业,2047.57万元!今年4月,我省首次开出“按日计罚”环境违法罚单,其中枣强县污水处理厂被处罚金额最高:684.68万元。

接到高额罚单,6家企业负责人真切感受到了环保执法的“钢牙利齿”。环境执法部门动真格了!

多年来,环境执法力度弱,环境违法成本低,导致一些企业违法排污无所顾忌。从今年开始,这种状况得以扭转。被称为“史上最严环保法”的新环保法施行,打出了“按日计罚”等一套“组合拳”,让企业不敢任性排污。

“十二五”以来,我省不断加强法制建设、执法监管,铁腕执法成为常态。

我省出台《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条例》,填补了我国公众参与环保立法的空白。修编钢铁、水泥等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地方标准和能耗限额标准,严于国家标准,倒逼“排污大户”加快结构调整、改造提升。出台加强打击环境犯罪联合执法工作的意见,形成相关部门参与的打击环境污染犯罪的强大合力。

严惩环境违法行为,我省在全国率先组建覆盖省市县、共600多人的环保警察队伍。公安、环保部门联手,“利剑斩污”指向全省每个角落,期间全省立案侦办环境污染案件1023起,破获1010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846人,打出铁腕治污的“河北品牌”。

治污染,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十二五”期间,我省不断创建新机制,使用新手段。

严格考核责任追究。将大气污染防治纳入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将治霾压力层层传导,级级明确治污责任。

运用“市场之手”。实施差别化排污费征收政策。推进第三方治理,11个设区市均启动排污权交易。实施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和“黑名单”制度,推行绿色信贷、绿色证券,初步构建了“守法激励、违法惩戒”机制。

加强联防联控,建立京津冀生态环境信息通报共享机制和空气重污染应急联动机制。一系列制度建设有序推进,开创了协同治污新局面。

呵护生态,整体修复“山水林田湖”

【今年截至9月底,已完成造林394.4万亩,占全年任务的93.9%。对14条重污染河流进行综合整治,截至6月底完成各类治理项目42项】

金秋十月,秋冬季造林绿化的黄金季节来临,我省各地掀起造林绿化高潮。10月26日,石家庄市太行山生态绿化工程正式启动,建设太行山生态涵养区、打造省会生态屏障进入“快车道”。

建设美丽河北,打造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我省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整体修复,全省上下共谱生态环境治理“进行曲”。

启动绿色河北攻坚工程。邯郸市3年来累计造林200余万亩,森林覆盖率净增10%以上。张承生态涵养功能区建设加快推进,其中张家口实施申冬奥绿化、退化林分改造、京冀生态水源保护林等工程,森林面积每年以100万亩左右的速度推进,去年年底,该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6%。

青山如黛令人向往。今年截至9月底,全省完成造林394.4万亩,占全年任务的93.9%,其中完成环京津百万亩工程造林绿化96.5万亩,是近年来同期完成造林任务最多、进展最快的一年。

矿山“疮疤”重披绿装。全省开展矿山环境治理攻坚行动以来,到9月底共关闭露天矿山414个、停产整治478个。

碧水清流美景可期。今年各地继续对14条重污染河流进行综合整治,截至6月底,投资达到34.1亿元,完成各类治理项目42项。

尽管我省大气污染治理、生态环境改善有进展、有成效,但任务依然艰巨。实现蓝天常见、青山常在、碧水长流,我省还需要下大功夫、硬功夫。我们必须以生态文明理念为引领,守住发展和生态底线,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走出一条加快发展与改善生态双赢的路子。

美丽河北,前景可期!

相关新闻:

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
奋力推进妇女儿童事业

【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发言】高志立:为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

河北省直机关首届文化艺术节举行汇报演出

创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省动员大会在秦皇岛召开

创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省动员大会在秦皇岛召开

赵克志许勤出席

责任编辑:美景
0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C) 2012-2012 河北网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冀ICP备09014245号

未经河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