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海港区龙泉庄村党支部书记温守文:只手栽下幸福树(3)
□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记者 宋柏松
板栗成熟的季节,也是秦皇岛市海港区驻操营镇龙泉庄村党支部书记温守文一年中最忙的时候:联系客商、了解市场、分析行情,一刻也不得清闲。
他的忙碌是有价值的。今年板栗丰收,温守文用十几年时间靠一只手为村民们栽下的这些幸福树,又一次硕果累累。
“我要用一只手让乡亲们吃上饱饭!”
1950年,温守文出生于龙泉庄村。“那时候村里穷,我们一批年轻人立志改变家乡面貌,在山石上刻大字:改娃娃峪之天,换娃娃峪之地。”温守文说,这一想法他从未动摇。
因为勤劳能干,温守文后来被任命为村党支部副书记和民兵连长,1974年被任命为公社副书记。但就在报到的前两天,他在生产队干活时被脱粒机夺去了左臂。为照顾他的生活,公社让温守文当公社的会计辅导员,每月300工分加15元钱。那时在生产队干活,一个壮劳力全勤也就每月300工分,钱一分没有。
在这个让人眼馋的岗位工作半年后,温守文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辞去工作,回村当党支部书记。亲朋好友劝他别犯傻,可他说:“自个儿享清福乡亲们却挨饿,我受不了。一只手照样行,我要用一只手让乡亲们吃上饱饭!”
回村后,温守文又做了一件让大家震惊的事:他要改河造田种水稻。在山沟里种水稻?人们半信半疑。温守文带头怀揣干粮、肩扛锹镐下地干活。他用残臂夹着锹把,僵硬的锹把将腋下的皮肉磨出了血泡,每天晚上他都要忍着剧痛将与血肉粘在一起的衣服剥离下来,用盐水为伤口消毒。被感动了的乡亲们也玩命地跟着他干,这一年,山里人第一次吃上了大米,吃上了饱饭,告别了返销粮。
“栽上板栗两千棵,十年楼房小轿车”
1982年,温守文承包了村里已经破产的五金厂,由于经营有道,企业很快红火了起来,当年就盈利4000多元。1984年企业盈利12万元,温守文成了村里的“首富”。
虽然富裕了,但温守文心里并不好受。一个100户的小村庄,有一半多人家向他借过钱,很多人家因为穷连媳妇都娶不上。乡亲们过不上好日子,他心里不是滋味。1990年,温守文再次当选村党支部书记。
为了带领大家致富,温守文用自己的企业担保贷款为村里办起了一家抗磨材料厂,后来货款收不回来,红红火火的企业一下子倒闭了,自己的企业也被拍卖。
在此期间,温守文有几次离开龙泉庄的机会。1993年,县里让他到乡里当经委主任,他对县领导说:“我带领乡亲致富的梦想还没有实现,我哪都不能去。家乡变好了,我老了也欣慰,即使变不好也不后悔,那是我没本事。”1999年,他又谢绝了一家企业年薪10万元的聘请,理由同样是为了实现自己改变家乡面貌的抱负。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河北新闻
- 地区新闻
- 娱乐新闻
- 1 廊坊市 “大众冰雪进校园”正式开幕
- 2石家庄市新华区举行“学习十九大精神书画展”
- 3赵县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惠民演出举行
- 4乡村振兴开启美丽井陉建设新篇章
- 5攻坚克难促发展 扬帆启航新跨越——无极县教育
- 6高邑县打造红色文化基地强化理想信念教育
- 7新乐市创新政治引领的有效途径和载体
- 8邢国辉: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 切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