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开行河北分行向衡水授信农村基础设施贷款11.7亿元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脱贫攻坚基础性工程,能够显著改善农民生活,具有重要乘数效应。衡水市地处黑龙港流域,脱贫任务艰巨,国开行河北分行以此为突破口,通过银政合作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探索脱贫攻坚的有效路径。截至11月份,开发银行累计向衡水市授信农村基础设施贷款11.7亿元,发放5.9亿元,实现有需求贫困县扶贫资金全覆盖。
据介绍,衡水市共有4个国家级和2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贫困发生率10.13%,较全国平均水平高出4.43个百分点。贫困程度深,各贫困县在近年的全省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排位均较落后。资源禀赋差,人均水资源仅为全国平均水平6.7%,矿产资源有限,全市仅有两所普通高校,科技人才严重不足。产业带动弱,扶贫资金投入与需求矛盾凸显,扶贫资金远不能满足现实需要。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全市道路建设标准和通达深度较低。
根据衡水市现状,国开行河北分行将农村基础设施作为脱贫攻坚主战场,与衡水市政府、各贫困县政府签署三方战略合作协议,建立了一套适合决战脱贫的工作机制。
顶层设计,扶智建制。一是线上线下同步推进。线下,各贫困县成立由一把手负责的“农村基础设施扶贫业务领导小组”;线上,建立由衡水市市长、秘书长、各县主要领导及开发银行相关人员组成的“国开行支持衡水扶贫”微信群,群内及时沟通解决问题,互通有无、比学赶超,形成推进业务的内生和外部动力。二是及时传导政策。开发银行有针对性地编制了扶贫业务操作手册,将业务流程标准化,把国家政策及时传达到地方,帮助扶贫干部熟悉政策、理清思路、做好业务。三是理顺资金管理机制。为确保用好、用足、用活财政涉农资金整合相关政策,开发银行制定了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发挥行政、行业等“多级监管”作用,确保服务深度、监管力度,实现扶贫可持续发展,做到好事办好。
密切合作,确保精准。一是项目梳理精准。开发银行会同市政府走访各贫困县,力求掌握一手实情,确保合理需求不落空、扶贫资金不浪费。二是融资模式精准。该行按照“基础设施到县”原则,以政府购买服务模式开展农村基础设施脱贫攻坚,积极推进整合涉农财政资金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效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三是工作安排精准。开发银行帮助各县制定扶贫路线图,将整体工作划分为16个节点,明确各部门工作内容及时间节点,力求尽快实现贷款发放。
融资支持,全面覆盖。截至目前,开发银行在衡水市实现有需求贫困县扶贫资金全覆盖,惠及建档立卡贫困村799个,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村村村有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受益建档立卡贫困户达5.9万户,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3.9万人。项目涵盖村组道路、安全饮水、环境整治和校安工程等,不仅显著提升了村民的生活水平,更为贫困地区后续产业发展打下坚实的硬件基础。
未来,开发银行将借鉴本次脱贫攻坚中经验教训,与当地政府密切合作,对产业、交通、光伏等领域进行积极探索。(李荣旭)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河北新闻
- 地区新闻
- 娱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