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河北网首页 河北新闻 市场动态 正文

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提高中低产区粮食生产能力(4)

时间:2015-12-25 19:45河北网(www.he-bei.cn)
河北网(www.he-bei.cn)权威媒体 河北门户

河北省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首席专家河北省农科院院长王慧军教授介绍,在确保口粮安全的前提下,项目以“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水”为指导思想,以土壤改良和节本增效为突破口,推广节水节肥生态健康型粮食生产技术,弱化绝对增加粮食产量观念,根据水资源状况、市场需求、生态红线统筹考虑粮食生产问题,树立大粮食思维。

为此,项目通过中低产田改造和棉田改制,扩大粮食种植面积,以水定产、以地定产、以需定产,并按照“农牧结合、粮饲结合”原则,调整种植结构,适当发展青贮玉米、杂粮、薯类、牧草等作物,农田与草地结合,草粮耦合,立草为业,提高畜牧业转化水平,大幅提升了粮食生产能力和粮食当量水平。

威县创立了“农牧结合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建立燕麦-夏玉米轮作、低酚棉种植、苜蓿引进、春播青贮玉米-夏播青贮玉米、春播甜高粱(或高丹草)一种多收等种植模式同时,引入畜禽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技术,将种植业的生产、畜牧业的转化、微生物业的分解结合,形成农牧结合循环经济链条,既增粮增效,又实现绿色生产,使农产品向优质、健康、营养方向转变。

曲周县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总结出了一套棉麦套种循环模式,实现了向棉田要粮食,向棉田要生态,打造成了新的粮食增长点。优化的麦棉套种实现了农田生产“两高一低”、“三增五减”的综合效益。(“两高”即高效循环利用率、高生物多样性指数,“一低”即低投入,“三增”即增产量、增产值、增效益,“五减”即减化肥、减农药、减人工、减污染、减灌水。)棉麦套种比单作棉花减少了冬、春两季土地裸露,减少了沙尘源,同时棉麦套种可做到天敌互补,减少了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2015年百亩核心试验区小麦亩产421.4公斤,棉花亩产籽棉358.3公斤,实现了在不影响棉花产量的同时,多收400公斤小麦,亩均节水50立方米。

中科院院士李振声曾坦言:提升环渤海中低产区粮食生产能力,迫切需要攻克淡水资源匮乏和土壤瘠薄盐碱制约难题。河北省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在两方面已经都有所突破,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项目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全面提高河北省中低产区粮食生产能力为期不远。 (曹乃倩、郑小六)

相关新闻:

国美华人金融:把钱存银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8万级SUV高性价比之选,凯翼X5为热爱,再趣野

凯翼X5焕新驾临,快嘴华少变身造车合伙人

京津冀蔬菜大会签约17亿元

第十一届中国邯郸(永年)紧固件及设备展览会开幕

责任编辑:美景
0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C) 2012-2012 河北网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冀ICP备09014245号

未经河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