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河北网首页 河北新闻 市场动态 正文

河北“三条毛巾”转型记:开脑洞,益康巧跨界

时间:2015-12-09 16:59河北网(www.he-bei.cn)
河北网(www.he-bei.cn)权威媒体 河北门户

河北新闻网记者 谷晓哲

十年前,苏亿位常对着停摆的织机发愁:库房里滞销的毛巾堆积如山,恢复生产遥遥无期。

现如今,苏亿位面对轰鸣的织机仍在“发愁”:产能几经扩容,产品仍供不应求。

同样是经编机、捻线机,工人大多还是老面孔……苏亿位位于灵寿县的河北益康针棉织有限公司为何重焕新生?

织机还是织机,却不见传统的毛巾布料——11月6日,记者在生产线上很直观地找到了答案。

“这批价值500万元的辫带式水处理填料,是要发往内蒙古的。”苏亿位说,严格意义上讲,自己的企业不再属于棉纺行业,而应归为节能环保产业范畴。

一次开脑洞,让作为公司董事长的苏亿位原地起跳,转瞬挪移,驶入新蓝海。

“跨界”,老纺织就地转型

“只有毛巾、床单这些大路货的纺织厂,日子早就很难过了。”苏亿位回忆,另一方面压力还来自越来越严格的环保标准。

纺织厂不仅是用水大户,更是排污大户。为了达标,即便是中小企业,新增污水预处理设施的平均投资也不低于2000万元,此外还要增加占地面积30%。

一边是综合成本大涨致利润下滑,一边又是环保紧箍咒越念越紧。

“不转型,肯定没有出路。但如果转到全新行业,既无产业基础,也无人才技术,原有上亿元的成套设备就得全部变卖,几千工人就要失业。”

不转,等死;转,找死!两难中的苏亿位在苦苦探寻。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出国参加展会时发现,德国等发达国家企业用一种化学纤维制成的特殊材料,处理污水效果非常好。纺织企业介入环保产业,苏亿位对此表现出浓厚兴趣。可惜由于涉及技术秘密,参展商没有透露更多细节。

“自然卷曲呈螺旋管状,管外附着数以万计的毛圈。”回国后,苏亿位对那种辫子状白色纤维念念不忘。

面对着带回的样品,他带领技术员从化学成分到纺织结构进行解剖分析:“这不就是个纺织品吗?能不能就用原来的经编机、捻线机,生产这种用于污水处理的纺织品?”

苏亿位和技术团队对现有设备进行技术改造。经过两年上百次的试验,他们研制成功张力器及特殊装置,不但使化学纤维质地均匀、张力均一,还使产品结构更适合污水处理的需要。最令苏亿位振奋的是,机械化规模生产得以实现。

2000年,辫带式水处理填料生产线正式投产。生产出的纤维填料投放到污水中,就像一根根水草,成为污水处理厂利用生物接触氧化法和厌氧发酵法处理废水的最佳生物载体。这一产品开创了国内纺织品用于污水处理的先河。

还是原来的纺织厂,还是原来的工人班底。一项新产品、新技术的突破,让企业成功“跨界”,闯入了以往从未企及的环保领域。

“根据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发布的报告预测,2015年国内环保用纺织品市场需求量在2000亿元以上。”在市场的带动下,这家老纺织厂又陆续研发出几十种新型纺织填料,广泛应用在城镇污水及印染、纺织、化工、焦化等有机工业废水处理中。

在灵寿县经济开发区,当大小几十家纺织企业都已陷入停产半停产状态时,苏亿位的企业却以20%—30%的速度持续增长3年,生产始终保持满负荷。

相关新闻:

国美华人金融:把钱存银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8万级SUV高性价比之选,凯翼X5为热爱,再趣野

凯翼X5焕新驾临,快嘴华少变身造车合伙人

京津冀蔬菜大会签约17亿元

第十一届中国邯郸(永年)紧固件及设备展览会开幕

共3页: 上一页123下一页
责任编辑:美景
0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C) 2012-2012 河北网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冀ICP备09014245号

未经河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