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河北网首页 河北新闻 社会民生 正文

耄耋老人杨长林:六十载摄影记录“沧州步伐”

时间:2016-12-20 10:04河北网(www.he-bei.cn)
河北网(www.he-bei.cn)权威媒体 河北门户

杨长林翻看老照片。

杨长林当年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运河摄影作品。

杨长林摆弄他的第一台照相机。

燕赵都市报驻沧州记者 代晴 韩泽祥 文/图

86岁老人杨长林,60多年来从未放下手中的照相机,用镜头记录了沧州城市的变迁,保留下一段厚重的历史。2014年,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报送材料中的照片资料正是杨长林多年拍摄的留存,这让他感到无比荣幸。

大运河申遗,他的作品当材料

翻开画册《狮城回眸——杨长林镜头下的老沧州》,一张张黑白照片将人们带回到过去的时光。这些老照片均出自杨长林之手,他用用相机记下了几十年来的“沧州步伐”。

杨长林出生在北京,1951年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沧州工作。

“刚来沧州时,我经常去运河观风景。那时运河水源丰沛、运输繁忙,人们都在岸边取水喝。”杨长林回忆说,1963年河北发大水,沧州西部一片泽国,之后运河水量逐年减少,漕运渐渐停止。

为了拍摄运河,杨长林上过4次飞机。他用独特的视角,拍出了不同区段大运河的壮观美景,运河两岸的田园风光,还有弥足珍贵的运河码头。如今,繁忙的码头劳作场景早已消失不见,只停留在老辈人的记忆当中。对于后代来说,杨长林的“老照片”不仅是这座城市昨天的缩影,更是过去那段历史的凝固。2014年,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杨长林的数张运河照片用作报送材料,这让他感到无比荣幸。

“1973年沧州建设化肥厂,当时全国13座大化工厂同时开工建设,每个月我都要拍摄一组照片,传给国家化工部供上级参考建设进度。”说起自己拍摄沧州大化的经历,杨长林显得有些激动。

从1974年3月15日打下第一根基础桩,到1974年5月高70米的造粒塔建成,再到1977年4月9日生产出第一批合格尿素,杨长林用老照片完整地记录下了那段峥嵘岁月。“当时因为种种原因,这些照片都没在媒体公开发表,能够保存到现在弥足珍贵。”杨长林感慨道。

《狮城回眸——杨长林镜头下的老沧州》画册出版后,91岁的中国著名摄影家、理论评论家袁毅平欣喜点评:“既有艺术审美价值,又有历史文化价值。”

爬高塔拍照,累出一身病

杨长林分配到沧州工作后,先后任职沧县专区文工团乐队指挥、泊头二中教师、泊头市委宣传部干事、沧州日报社记者、沧州大化化肥厂宣传部长等职。不论干哪一行,他手中的照相机始终没有放下。

在老伴羡合温的记忆里,杨长林从没有歇过周末,尤其是当年大化建厂那几年,他每天脖子上都挂着相机,“干干净净出门,满身泥巴回家”。

“为了拍摄造粒塔施工现场,老头子愣是爬到70米的高空,脚踩木棍,手拉麻绳,也不顾自己的安全。”羡合温心疼地说,杨长林拍完照片又累又热又渴,爬下来喝了口水,躺在地上就睡着了。没过两天,杨长林开始高烧,最后确诊为肾盂肾炎,大夫让他至少休息一个月,但他心系厂区建设,只待了6天就抱着照相机跑回厂里。由于没有养好身体,杨长林至今仍需服用健肾的药物。

沧州大化留给杨长林太多太深刻的记忆。当时,沧州大化进口了美国和荷兰制造的大型化肥生产设备,重300多吨、长50多米,运输是个大问题。从由公路运输预案、大板车设计,到我国首台400吨公路平板车出厂上路,再到大型板车运输50多米长的氨再生塔进入市区,一直到安全准备、吊装就位,杨长林始终在现场拍摄,饿了啃口干粮,渴了喝口凉水,记录下一个个珍贵时刻。

“我拍照片,把胆儿也练出来了。一开始爬高拍摄,我吓得腿直哆嗦。到后来,爬再高我都不慌了。”杨长林笑着说。

媳妇让买缝纫机,他却捧回照相机

说起自己的第一台照相机,杨长林至今还觉得愧对老伴。

那时,杨长林在泊头市委宣传部工作,夫妻俩已育有3个子女。

羡合温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每天早出晚归,工作繁忙,回家再给孩子们手工缝补衣物感觉很吃力。她好不容易攒了一百多元钱,嘱咐杨长林去天津买台缝纫机。结果,杨长林捧回来的却是一台照相机。

“那时候工资低啊,我又攒了好多年,直到40岁才买上缝纫机。”羡合温笑着回忆起杨长林的这些故事。

但也正是这台照相机,在杨长林的摄影生涯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有了自己的照相机,杨长林的作品源源不断,很多作品刊登在《人民日报》《河北日报》《天津日报》《大公报》等媒体上。

“那时,白天拍完照片,晚上忙着冲洗出来,再反复推敲说明文,第二天一早就赶邮局第一班车寄出去。”杨长林回忆道,冲洗照片的过程,他们老两口现在想起来还觉得“疯狂”。

羡合温说,没有暗室,没有场地,杨长林就找来家里的被子,蒙到她批改作业用的桌子上,“我再把灯关掉,又用重物压住被子。他就钻进桌子底下,蜷着身子冲洗照片。”

“那时不像现在,照片能呈现在电脑上,哪张拍得好一目了然。同一场景的多张照片,都得洗出来才能分出孰优孰劣。”杨长林说。

几十年来,杨长林就这样坚持着自己的摄影梦,他的《力拉千钧》《女焊工》《古运河新貌》《大化新貌》等作品不仅入选了全国摄影展,有的还参加了国际巡展。

传授摄影技艺,培养300余摄影骨干

在摄影道路上,杨长林不仅时刻追求自己的梦想,还引领一批学生不断进步。

1985年,杨长林受聘于中国摄影函授学院任辅导教师,随后的20年间,他为沧州培养了摄影骨干300余人,有40多人次在地区级以上摄影展中获奖。

边维声,杨长林的学生之一,身为盐山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拿过全国农民摄影大赛的一等奖、二等奖。直到现在70多岁了,边维声还时常带着作品登门请教杨老师。在杨长林的指点下,边维声的女儿如今也成为一名摄影家,作品时常获奖。

“那时,学员们很多都来自农村,连相机都没有摸过。”杨长林说,从什么是焦点、如何对焦距,他向学员们一点点讲起,总是利用周末的休息时间找教室培训学员,还定期组织学员出门采风。为了拍摄沧州大化夜景,杨长林带着学员们连续5天蹲守在厂区,手把手教授他们拍摄要点,留下了一幅美丽的《璀璨之夜》。

有一回,吴桥一位名叫张耀先的学员由于遭遇车祸不能按时到场学习,杨长林便写信安慰他安心养病,落下的功课会给他单独补。后来得知张耀先已经截肢,想通过照相技术自食其力后,杨长林带着朋友上门探望,当场传授技艺,并为其谋了一份靠照相赚钱的生路。

正是有杨长林的培养,很多学员改变了命运,也改善了生活。杨长林凭着多年的勤奋和努力,也获得业界的认可和赞誉。1996年,杨长林荣获中国摄影家协会颁发的摄影工作“特殊贡献奖”,是河北唯一一个获奖者。

相关新闻:

百度地图Q3城市拥堵排行榜:石家庄治堵效果显著 较Q2下降6名

2017长安汽车杯·青春愉悦跑在北京体育大学开跑

2017年中国·承德国际烟斗艺术展即将盛大开幕

【绿色发展看河北】保定大力实施“绿满太行”攻坚行动

(砥砺奋进的五年)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为抓

责任编辑:美景
0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C) 2012-2012 河北网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冀ICP备09014245号

未经河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