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河北网首页 地区新闻 邯郸 正文

春满燕赵气象新 奋斗故事最动人

时间:2018-03-09 15:53河北网(www.he-bei.cn)
河北网(www.he-bei.cn)权威媒体 河北门户

春满燕赵气象新 奋斗故事最动人

——2018年“新春走基层”报道回眸

春满燕赵气象新,奋斗故事最动人。

新春来临,2018年“新春走基层”报道圆满收官。从2月1日(农历腊月十六)到3月3日(农历正月十六),本网70多位记者组成多路采访小分队,从太行深山、冀中平原,到渤海之滨、塞外山城,共采写、拍摄“燕赵气象新”“记者在现场”“基层听心声”“记者回家乡”等各类专栏专题稿件、图片、音视频报道150多篇。

新时代新气象,新征程新作为。我们用笔用镜头,用心用情记录下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燕赵儿女奋发作为建设新时代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铿锵律动,记录下了那些执著坚守与奋斗不息的感人故事……

春节前夕,在阜平县龙泉关镇骆驼湾村,记者采访搬进新家的唐宗秀一家。记者赵永辉摄

忆关怀看新变,心有暖意春来早

“每逢佳节倍思亲。我们想给总书记拜个年!”对记者说这话的是唐山市截瘫疗养院的残疾人杨玉芳、高志宏夫妇。2016年7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到疗养院视察时曾鼓励他们夫妇:“残疾人同样可以活出精彩人生。”

心有暖意春来早。在记者汤润清感情真挚、朴素优美的文字稿件《凤凰城里春光好》里,总书记视察过的唐山截瘫疗养院、祥富里社区,人们脸上都洋溢着满满的幸福感。“每次来这里采访,都能赶上动人的镜头,这些真的不是事先安排的,我记录的都是真实的生活场景和人们真情的自然流露。”汤润清说。

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知之深、爱之切,党的十八大以来先后6次到我省视察,对河北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春节期间,本报“新春走基层”特别报道小分队,沿着总书记的足迹,回访总书记到访过的地方、牵挂的人,记录下一个个牢记嘱托、努力奋斗的故事,聆听一声声发自肺腑的深情诉说与拳拳期盼。

《春到骆驼湾:又是一年好光景》《塔元庄踏上乡村振兴路》《凤凰城里春光好》《冬奥小城涌动“冰雪情”》《雄安新区迎来第一个新春佳节 蓝绿交织绘底色》,从大年初一到大年初五,本报在一版每天推出一篇“新春走基层”特别报道,还在正月初五推出摄影专版《忆关怀 听心声 话心愿》,所有报道同步推送相关视频、H5报道。真挚的情感、鲜活的语言、故事化的表达、全媒体的传播,在党的十九大后的首个新春佳节这样一个特殊的时间节点,表达出了燕赵儿女对总书记的挚爱深情和奋进新征程的昂扬风貌。

“村子里,广场、路旁挂着喜庆的红灯笼,走在路上的年轻人有说有笑;村子外,滹沱河北岸,推土机、运输车来回穿梭,工人忙着植树、清扫、铺路……”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到访过的正定县塔元庄新年前的情景。数次前来这里采访的记者张文君说:“每次来塔元庄,都能看到村里发生的新变化;每次来塔元庄,都能感受到人们那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这里的人们对‘老书记’太有感情了!”

情浓意切,爱如潮涌。

小切口大主题,让新闻“立”起来

“三界碑”是京津冀交界处的一处界碑,碑的三面分别对应着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的三个乡镇(区)。作为重大国家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四年间给这里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新春走基层,记者决定从这样一个特殊的视角展开调查。

采访中,同名却隶属两地的两个前干涧村引起了记者的兴趣。自上世纪以来,两个村子的生活水平差距越来越大,但近几年,两个村子在道路、通信等基础设施方面正加速对接,《“三界碑”看新变》从一个乡村的小视角,呈现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给三地带来的生动可感的变化。

小切口反映大主题,是本报“新春走基层”报道的鲜明特色,独特的视角、真实的记录、生动的表达,小角度多层面地反映了全省上下在新时代奋力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新进展、新风貌、新变化。

《承德两千多贫困户将在新家过春节》《饶阳洪患区220户群众新年搬新居》《草帽哥的腊月二十七》《易地搬迁迎新春 水涧新村安新家》,述说着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大红灯笼也转型》《铸造之乡“绿色转身”》《商业楼宇全部变身虚拟产业园》《武强年画的变与不变》,反映的是河北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不懈追求和努力;《敲敲键盘,就能观测村里空气情况》《你们闻一闻,空气中还有没有异味?》展示了河北强力推进大气污染治理的努力和成效……

2月15日,大年三十,在塞罕坝林场的望海楼上,承德分社记者陈宝云与一对瞭望员夫妻刘军、齐淑艳共同度过了除夕。《望海楼上的第11个春节》记录了在远离人烟的林海深处,两位守林人对百万亩人工林海的全心守护。11年,不仅他们的儿子长大了,夫妻俩日夜守护的这片林子也长大了。“刚来时,只有两层楼高,现在站在四楼,都遮挡视线了。”正是有了上千名像刘军夫妇这样的林场职工,才有了塞罕坝的百万亩林海,他们铸就的塞罕坝精神感动着每一个中国人。记者陈宝云在写完一篇通讯后还有感而发,饱蘸深情写下了一篇记者手记《祝坚守者幸福安康》。

2月22日,正月初七,节后上班第一天,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双创双服”活动动员大会。“新春走基层”报道策划推出了“撸起袖子加油干,开启奋斗又一春”专题,《站上平台起跳快 创新创业正当时》《给开发区“会诊”》《脸好看 事好办 给他们一个大大的赞》反映了各地干部群众收心聚力,迅速进入工作状态,投入到优化营商环境实际工作中的精神风貌。

记者沉下去,新闻“立”起来。鲜活的场景、生动的人物、火热的生活、奋斗的旋律、昂扬的精神……今年的“新春走基层”报道亲切感、现场感扑面而来,《4000余家北京服装企业组团落户沧州》《鹰手营子矿区干部背着小书包下乡》等新闻佳作不断涌现。

大时代小屋檐,在平凡中发现不平凡

浓浓的年味儿来自一个个普通百姓的生活故事,来自于春节这个特殊时间节点里的各种平凡讲述。

小孔名叫孔祥飞,27岁,在2月3日邢台市举办的一场集体汉式婚礼现场,小孔和妻子王慧与其他22对新人一起,一袭汉衣,头梳发髻,宛若穿越千年而来。

婚礼现场,小孔夫妇高声诵读他们的倡议:“做时代新风的传播者、勤俭节约的倡导者,从我做起,持之以恒除陋习,齐心协力树新风……”面对当下越演越烈的高价彩礼风,记者邢云采写的通讯《小孔结婚记》讲述了一对青年对新风尚的勇敢追求,新风扑面。

脚下沾满泥土,才能写出触动心灵的作品。“采访对象受冻,我也跟着挨冻,采访对象脚湿了,我去亲手摸一下他们的鞋。我把自己也变成了一名送水工。”这是写出《-9℃!他为列车“补水”》的年轻记者王成果的采访心得。在今年的“新春走基层”报道中,她写了6篇来自春运一线的报道,“年还是那个年,春运还是那个春运,走出书斋、沉下身子,让我采写出来了最鲜活的报道,走在采访的路上,我的内心很快乐、很充实。”王成果说。

2月19日下午,记者马彦铭和女儿一起到超市购物,走到省会谈北路时,看到两名妇女正在扶起一位摔倒在地的老人。马彦铭见状立即赶上前去,并招呼路人合力参与营救行动,因为得到及时救助,老人最终化险为夷,马彦铭也据此完成了自己的“记者在现场”报道《省会街头众人合力救老人》。

既有“记者在现场”,又有“基层听心声”;既有精品消息,又有深度报道,今年是本报“新春走基层”报道形式最多的一年。其中,“记者回家乡”专栏,通过记者过年回乡的所见所闻所感,反映家乡变化,记录时代进程,写作方式不拘一格,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

春到燕赵,风光正好。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殷切叮嘱,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用不断增强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写出更多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作品,为新时代讴歌,为建设新时代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激情鼓呼。

走基层,我们永远在路上。(记者赵书华)

相关新闻:

河北省召开扶贫脱贫驻村工作动员大会 王东峰作批示

邯郸市委书记高宏志到市联合接访中心公开接访

河北省科技进步奖新增“企业技术创新奖励”

邯郸市46个项目列入省重点 居全省第一

邯郸:近万座通信铁塔覆盖5403个行政村

责任编辑:美景
0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C) 2012-2012 河北网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冀ICP备09014245号

未经河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