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爸老妈最担心健康问题:疾病缠身 抑郁情绪(4)
担心之4
“老年痴呆”遭歧视
世界卫生组织2012年发布的名为《痴呆:一项公共卫生重点》的报告显示,目前全世界有近3560万名老年痴呆症患者,预计到2030年,患者将增至6570万名,到2050年将达到现在的3倍。局部地区调查结果表明,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4.2%。我国老年痴呆症患者人数为800万,接近全世界患者总数的1/4,且患病率逐年上升。
老年痴呆症就是阿尔茨海默病,主要表现为记忆、智能障碍、情感淡漠及各种形式的认知功能减退。病人早期可能对一切事情缺乏主动性,活动减少,性格孤僻,对人缺乏热情甚至敌意等。
很多人认为,老年痴呆症称呼欠缺人文关怀,有必要更名。在其他国家和地区,“老年痴呆”的叫法已由失智症、失忆症等替代以显人文关怀,比如说在香港地区为“脑退化症”;在台湾地区为老人失智症;在日本,则被更名为老人认知症。其实,很多疾病都是现象描述,如焦虑症、抑郁症、精神发育迟滞等,实际上“老年痴呆症”并非单纯的记忆障碍,也不是单纯智能缺损所能描述的,而是记忆智能障碍、情感淡漠、各种认知过程混乱等混杂在一起表现出的一种“痴呆症候群”。
“名字是人们了解事物的首要途径之一,如果起点是错误的,终点往往也是错误的”,有人认为,先入为主的心理效应、只通过名称浅表理解,可能导致人们产生不正确的认识或歧视态度,因此,“老年痴呆”更名似乎有益。有专家甚至认为,更名有利于病人消除病耻感,更重要的是在某种程度引起人们对老年精神疾病的重视。卫生部表示,老年痴呆症规范名称是“阿尔茨海默病”。然而,态度是复杂的问题,态度的改变并非“更名”那么容易,老年痴呆症更名,能实现减轻歧视的愿望自然很好。
建议:有阿尔茨海默病早期症状或疑似者外出时,要带有家庭联系信息的标识如腕带、卡片等防范走失。记忆严重损伤、智能障碍者或符合诊断的要专人护理。通过治疗、康复,可起到减缓病情作用。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河北新闻
- 地区新闻
- 娱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