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河北网首页 新闻中心 社会新闻 正文

小学德育测试题:9岁学生舍命河中救人,你赞同吗?(2)

时间:2016-05-04 17:26河北网(www.he-bei.cn)
河北网(www.he-bei.cn)权威媒体 河北门户

专家分析:孩子眼中的“好人”太关注外人评价

张庆鹏表示,自己团队也曾做过“一个好人的表现有哪些”类似研究,选择了1000多个学生样本,通过分析发现答案大体上有四类。

(1)利他型。给别人带来好处、方便才是好人;(2)群体关系型。注重在团队相处中队友的评价、看法;(3)守规范。遵守学校、社会的各项规范制度;(4)个人品质特质。例如诚实守信、讲义气等。

“学生的答案和我们之前的研究结果很相似。他们心目中所谓的好人有一个特点,即不注重自身品质品格的好,而是强调在环境中、在与人相处中别人的评价,是一种关系型的‘好人认知’。这也是中国传统社会‘关系左右文化’影响下的一个产物。这与西方个体主义文化影响下的好人标准有很大不同。”

《中小学生守则》删除“见义勇为”

就“小学生该不该救人”的问题,记者注意到,在教育部2015年颁布的新版《中小学生守则》中已删除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等字样。有评论称,这是更人性化和尊重生命的表现,当下社会也已达成了“不提倡未成年人见义勇为”的共识。

有法律人士认为,从《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角度来看,并不提倡未成年人见义勇为,相反他们是优先被保护的对象。

“未成年人自我保护的能力还很差,见义勇为的后果很可能是付出生命的代价。过去的教育偏重于向孩子传递‘向英雄学习’,忽视了对个体生命的敬畏。这是需要反思的。”

教育专家:寓教于乐育“好人”

近日,棠东小学开展“棠东小学好人榜”评选活动。目前,已有4名同学获得了“棠东小学好人”称号。棠东小学潘国洪表示,评选好人就是为了推进“达善”理念深入人心,弘扬正气之风。

广州大学青少年教育专家张庆鹏博士建议,学校可以更多考虑寓教于乐的“好人”教育。例如,可以设计一些活动,让学生在朋友相处、团队合作、竞争中实现自我学习,理解人与人相处的规范与原则,在群体相处中自下而上形成一套好人标准认知。(文/广州日报记者肖桂来)

相关新闻:

民航局发文严控航班正点率冬春航季起调整航班结构

图解:2017“国庆+中秋”假期 怎么拼假才能玩的爽?

交通部要求十一期间落实停车休息规定:违者停运

公安部门向旅游交通乱象亮剑 曝光公路旅游客运乱象

雷雨频发季节航空延误险到底该不该买?

责任编辑:美景
0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C) 2012-2012 河北网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冀ICP备09014245号

未经河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