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河北网首页 新闻中心 国内新闻 正文

青年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对话“过来人”为青年解惑

时间:2017-05-05 17:34河北网(www.he-bei.cn)
河北网(www.he-bei.cn)权威媒体 河北门户

央广网北京5月4日消息(记者王晓蕾 王晶 高艺宁 实习记者 陈锐海)“20岁的我,就要大学毕业了,从学生到社会人,我该如何适应这种转变? 35岁的我,该怎么找到工作、家庭、父母、孩子之间的自我空间?......”

近日,《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印发,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青年发展规划,除划定我国青年的年龄范围为14-35周岁外,还特别指出,我国青年在学业、职业、生活和情感等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日益凸显。

曾有网友这样调侃,如今的年轻人,没有经历过父辈们吃过的苦,拿什么致敬青春?!的确,与老一辈相比,80、90后这一代青年人告别了物质上的贫困与匮乏,有更开阔的视野看世界,有更宽广的天地去闯荡。但,却加重了工作的压力、生活的焦虑和对名利的渴望.......

据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预测数据显示,2017年14-35岁青年人口为4亿2千万人,占总人口约30%。该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数据是使用人口宏观预测模型和通用人口预测软件预测而成。

针对目前不同年龄段的青年人所面临的困境,央广网记者独家对话教育专家、知名企业家、基层手工匠人等多领域代表,回忆他们的青春往事,为青年人解惑。

20岁:“从学生到社会新人,我该如何适应这种转变?”

我今年21岁,刚刚结束了在北京的第一份实习。一个月后,在贵州的四年大学生活即将结束。未来,我将怀揣着四年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开始下一段人生路。

最近,身边的同学都在感慨“毕业就等于失业”,现在的我,也在步入社会这道关口踟蹰不前。从学生到社会新人,我该如何适应这种转变,现实的滚滚红尘中,是否有诗和远方?我在迷茫中,感受到了焦虑。

360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 周鸿祎:

年轻人是最不应该迷茫的,因为他们当下没有压力,“一人吃饱全家不饿”。虽然没有很多钱,没有什么社会资源,但却拥有足够的时间学习和成长。年轻人可以试错,可以从头再来,但最重要的,是要脚踏实地。

刚毕业的学生,应该有些理想主义色彩,但要有现实主义的做事方法。很多学生刚刚走出校门,对这个社会充满了不切实际的“玫瑰”幻想,想要创业、想立即赚大钱,这是不现实的。年轻人可以保持理想,但应先定一个较为实际的小目标,比如:把第一份工作做好。因为第一份工作并不代表身价,也不代表未来一辈子的职业,它往往是从学生步入社会的重要一课。找一份工作,把这份工作做得超出这个行业的平均水平,超过别人的期望,通过这个工作学会一些技能,这些都是年轻人初入社会最应该实现的目标。

假如总想着去创业、去改变世界,但却连养活自己的基本技能都不具备,所谓理想只能是一句空话。

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 廉思:

虽然现在20岁左右的年轻人很多都还在上大学,但我觉得他们的焦虑感在不断地上升。

现在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大,就业充满不确定性,所以现在的年轻人危机意识都比较强。靠知识向上流动的信心受到一些冲击和影响,他们没办法判断未来是什么样的,所以在做决策的时候会倾向保守,尽可能的规避各种风险。

但我认为,虽然短期决策的效果马上就能看到,但这样同时也拒绝了成为更优秀、有着长远目标的人的可能性。如果整个大环境的氛围不那么浮躁,对这个阶段的青年可能会好些。同时,社会要给他们一些最基本的保障政策,让他有尊严地活着,看到未来的希望,这样他们才能安心地工作和生活。

我希望,现在20岁的年轻人有一些长远的规划,去探索各种可能性,勇于去追求自己的理想,找到生活的意义,就不会总是考虑短期的事情,急于求快,过于焦虑。

25岁:“理想与金钱无法兼得,我要不要逃离这座城市?”

我今年26岁,几个月前,刚刚离开了来北京后供职的第一家公司,因为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无休无止的争论让我疲惫。跳槽成功后,我开始了新的生活。

2015年毕业,我留在北京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媒体行业,但是这个被老同事称之为“新闻民工”的岗位,收入微薄。回想毕业这两年,从最开始迈入社会的迷茫无措,到如今站在职业的交叉路口,摆脱了身上的学生稚气,却发现当初理想的激情已经开始抵挡不住金钱的诱惑。我,要不要逃离这座城市?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院长 姚新中:

接受知识教育的当今青年人,往往缺乏实践教育,相对单纯,都想成为自己要成为的人。但毕业后留在大城市时才发现,生活压力那么大,自己所学知识与技能总显得无能为力。

回想过去,80年代初的社会有一种向上的气氛。那时我25岁,只要有学习的机会就觉得很满足,也信心满满,大学生一毕业大家就“抢着要”,比现在简单很多。

作为过来人,我希望现在的年轻人:第一、不忘初心,有着自己的精神追求。一定要投入到社会中,对这个社会的发展要有自己的责任;第二、要把自己的理想和精神追求结合起来,这是一个过程,不要着急,也不要放弃,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踏实走下去。

俄果寺住持 根松丹增活佛:

当今社会物质条件发展迅猛,但生活浮躁,没有安全感,这恰说明物质和幸福没有直接的关系。有些年轻人从毕业到工作、成家到承担家庭责任的过程中,由于不太了解这种关系,感受到各种压力就不可避免,尤其在大城市中。

我觉得,他们这时候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以佛教文化或国学传统文化来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当今时代毕竟物质富足,对比自己以前和弱者也要有知足的心态。另外,多一些爱心,参加公益活动对缓解压力也有帮助,佛教认为很多烦恼来源于“我执”,就是太爱自己,攀比别人,就会痛苦,能给别人多的爱心反而会减少自己的烦恼。

我希望,年轻人能够淡化非分的物质追求和对比,知足常乐,同时加强内心的精神培养,少些自我,开阔胸怀。

30岁:“而立之年却担不起家庭的希望,我有些无所适从”

30岁的我,结婚两年,从校园走到社会、从朋友到夫妻,我们在一起9年了。

7年前,我孤身一人从河北保定来到北京闯荡,但如今,我跟老公分居两地。一方面,我们俩到了要孩子的年龄;另一方面,家里老人的身体需要照料。于我而言,而立之年的肩膀,总也担不起一个家庭的希望。

是否要放弃工作和梦想,在家照顾孩子呢?到了30岁的年纪,我总是感觉有些无所适从。

沪东中华造船厂“焊神”张翼飞:

30岁那年,我作为选手参加上海市焊工比赛 。80年代三十岁左右时的我,和现在的青年人一样,工作很忙,经常加班加点,早出夜归,家里孩子又小,总有忙不完的事。

但是,我们这个年代的人,今天之所以能有这么多的经验和能力,都是通过长期积累得来的,付出与汇报是成正比的。但如今,没人谈付出,只谈索取,成为个人甚至是社会的困惑。

所以,我认为现在的年轻人要耐住性子,学点本事,别等过了40岁回头看,虽然经历了很多事情,但却什么都没留下。

360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周鸿祎:

刚毕业的孩子迷茫,可以理解,因为刚刚踏进社会的他们,充满了幻想。如果到了三十岁,积累了一定的社会经验,还在迷茫焦虑,则是因为没有认清自己。有的人可能就是乔布斯,后来也被证明了,但有的人即使一辈子穿着乔布斯的衣服,也注定不会成为下一个乔布斯。

人的痛苦来源于“做不到”。解决这种痛苦和迷茫,根源在于认清自己的定位,了解自身短处,发挥长处,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人的能力、才华、背景和所拥有的资源,其实能决定一个人做事情的高度。并不像很多人所说那般,只要有热情,便能成功。

今天的社会充斥了太多浮躁的东西,以成败、以贫富论英雄的 “一元价值观”造成了当代青年人的困惑。历史从来都是由多方面的因素推动的,不可能仅靠首富和英雄来推动历史。社会是一个金字塔,也不可能所有人都在金字塔尖,中间和底层是大多数。我们应该崇尚多元价值观,找到每个人存在的价值,在平凡的工作中找到自我的尊严和成就。同时,要有一颗强大的内心,一方面要努力,一方面要学会坦然接受。

35岁:“我该如何寻求工作、家庭、父母之间的平衡点?”

我是一名铁路调度员,今年35岁。家在安徽滁州,工作却在上海,来回往返,每8天才能在家休息两晚。当列车发生晚点时,我要组织有关人员恢复正常,但当老婆、孩子需要我时,却不能及时地出现在他们眼前。如今,白夜班倒的我,连续12个小时不能离开岗位,就连一日三餐都需要在工位上解决。

在这慌忙间,我成了一名父亲。想来也快,我和媳妇的婚姻已经走过了七个年头, “七年之痒”这道关卡,我们能否安然度过?我该怎么找到工作、家庭、父母、孩子之间的那一点点自我空间?

铁画大师叶合:

我25岁就做爸爸了,我的孩子是野生放养长大的,我对孩子最大的帮助就是常常想到孩子好、孩子吉祥,结果正如我所愿。那时没房,和父母住在一起,总想有一个自己的小家。当时,我最喜欢唱的一首歌是《我想有个家》。但其实,二十几岁没有自己的房子住是很正常的,是我们每个人必须经历的过程。

当我们时时为自己着想的时候,日子总会过得那么艰难。我们要多忧虑大家的事,少执念于自己的困惑。

人生非索取,奉献乃真谛。我常跟徒弟们讲,学艺也是这样,当你教了更多的人学艺做人,自己也随大家成长了。“苦”有时会成为老师,人生最重要的是在“德”上面多下功夫。

“厚得载物,天道酬勤。”珍惜当下享受年轻,尽早去奉献人生,仕途、房产只是影子,它会如影随形跟着你,千万别去追逐影子,那样永远追不到。

相关新闻:

构建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落点”

【中国梦·践行者】他“小气”:为省钱楼顶种菜 他“大方”:毕

“农民教授”朱有勇让这个贫困小村庄有了大批“博士后”

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

国务院:环保税法明年1月1日起实施 明确环境保护税为地方收入

责任编辑:美景
0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C) 2012-2012 河北网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冀ICP备09014245号

未经河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