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河北网首页 新闻中心 国内新闻 正文

山水为骨文化点睛 浙江龙泉全域旅游借力振翅飞

时间:2016-07-28 20:23河北网(www.he-bei.cn)
河北网(www.he-bei.cn)权威媒体 河北门户

青瓷小镇。 李倩倩 摄

中新网丽水7月28日电(记者 邵燕飞 奚金燕 实习生李倩倩)欧洲人爱之弥深的“雪拉同”发祥地、剑祖欧冶子铸剑地、八百里钱塘江之源……每一个称谓,都足以说明浙江龙泉的深邃和灵动。揭开龙泉城神秘的面纱,相较于声名在外的剑瓷文化,其境内的好山、好水、好空气同样令人惊艳。

对于如何将眼前的绿水青山转变成老百姓口袋里的金山银山,龙泉市委书记王小荣有着独特的考量。在王小荣看来,绿水青山要转变成为金山银山,旅游无疑是最好的通道,坐拥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的龙泉,应全力做好“旅游+”的文章,大力推进“旅游+农业+剑瓷产业+养生”等,将龙泉特色资源转化为可分享性的资源,从而真正实现惠民富民。

如果说过去的龙泉,“剑瓷文化”一枝独秀,如今随着文旅联姻、农旅融合的稳步推进,山城龙泉,美丽风景,遍地开花,步步可观。

“种”下美景鼓起腰包农旅融合促增收

初到龙泉,满目翠然,溪涧中流淌着是韵动的绿,远山上静默着是深沉的绿。绿意盎然的背后,是其高达84.2%的森林覆盖率。在一道道绿色长廊的庇护下,龙泉生态俱佳,山水相宜,从不乏生态旅游的天然DNA。

眼下正是采摘葡萄的季节,走进位于龙泉市兰巨乡的杨志杰家庭农场,180余亩的葡萄种植基地便映入眼帘,一串串晶莹剔透、鲜嫩水灵的葡萄挂满藤架,挑逗着人们“舌尖上的味蕾”。随手摘一颗送入口中,轻轻一咬,齿颊中便溢满了汁水,甜脆的口感直捣味蕾。

“现在的人吃的就是一个环境。”杨志杰家庭农场负责人商小锋告诉记者,基地种植的葡萄用溪涧水灌溉,绿色无污染,饶是价格不菲,依旧深受消费者青睐。

商小锋葡萄园背靠兰巨现代农业综合区。搭乘着“农旅融合”的快车,近年来,园区先后建设起了观景台、瓜果长廊、彩绘稻田、滑草场等项目,拉长高山蔬菜产业链。在这里,游客不仅能观赏游玩、拍照留影,还能带孩子来体验农事,采摘水果。

商小锋告诉记者,依托园区的好风光搞起了采摘游后,自家种的葡萄更火了,“我的葡萄基本不用外销,旺季每天有近千的客流,很多人采采葡萄,爬爬山,吃吃农家菜,去年来了今年还来。”

这厢,有人在卖瓜果、卖风景,而那厢,有人则在卖海拔、卖空气。

驱车至龙泉市凤阳山山脚,再步行数里山路,就到了浙江省唯一仿野生灵芝基地——年年丰农场。涉水穿林,行至基地深处,就如同置身于原始森林,山幽谷深,泉水淙淙,凉意袭人。深呼吸一口,满满的尽是负氧离子!好山好水出好芝,在原始山泉的滋养下,在遮天蔽日的古木覆盖下,一株株灵芝白黄相间,十分茁壮。

年年丰农场负责人项永年从事灵芝栽培种植已有30多年。项永年告诉记者,目前,野生灵芝十分稀少,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为了获得更高品质的灵芝和孢子粉,他遍寻大山,最终相中了凤阳山的生态环境,选择在这里落了脚,引山泉水种植灵芝。

经过三年的努力,项永年最终迎来了丰收。2015年,年年丰农场收获灵芝5000多斤,孢子粉2000多斤。提及自家的灵芝,项永年底气十足:“你看,这里人迹罕至,群树怀抱,种出来的灵芝纯天然,无污染,价格是田间栽培的好几倍。”

“今年打算再扩展基地100亩!”项永年告诉记者,目前,农场正与相关企业合作,共同投资100余万元打造集种植、参观、休闲于一体的仿野生灵芝基地。

依托好山、好水、好空气的生态环境,近年来,龙泉将农旅深度融合作为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大力发展生态精品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积极推动农业生产基地和农产品向旅游地和旅游产品转化,让原先无人问津的农景变成了城里人趋之若鹜的风景,让一位位质朴的乡民变身创客。

依托千年剑瓷文化 文旅联姻焕生机

一部中国陶瓷史,半部在浙江;一部浙江陶瓷史,半部在龙泉。相较于龙泉“藏在深闺人未识”的好山、好水、好空气,其剑瓷文化更为世人所熟知。

发轫于两晋时期的龙泉青瓷曾以一色青釉独领风骚,古人曾以“夺得千峰翠色来”的诗句形容;宋元明之际的龙泉青瓷更是达到鼎盛时期,被大量销往海外,被法国人赞为“美丽的中国雪拉同”;2009年,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迄今为止全球唯一入选“人类非遗”的陶瓷类项目。

在全域旅游时代,如何接力传承千年文化,焕发其内在活力?在接二连三的探索尝试中,答案愈见清晰。

“文化是魂,旅游便是实现灵魂的最好载体。”在龙泉市文化旅游委员会主任胡武海看来,龙泉必须好好利用深厚的文化底蕴,将文化和旅游捆绑,让文化搭台,旅游才能唱出与众不同的好戏。

近年来,依托厚重的历史文化,龙泉以旅游产业唱戏、文化产业搭台,走出了一条“旅游+文化”融合发展路子。

上垟镇,深藏于龙泉西部山坳里,是现代龙泉青瓷的发祥地。1957年,在周恩来总理恢复龙泉青瓷的指令下,国营龙泉瓷厂在这里建立,使濒临失传的龙泉青瓷烧制技艺重新发扬光大。时代更迭,如今,这里已经被打磨成为了一个4A级景区——青瓷小镇。

记者了解到,整个青瓷小镇坚持“保护优先、整旧如旧”的原则,在保持历史文化环境原貌的基础上,融入传统民俗文化和现代商业元素,融青瓷底蕴展示、文化体验、旅游观光、商务接待为一体。

走进青瓷小镇,只见上垟国营瓷厂办公大楼、龙窑、水碓等保存完好,3口大烟囱静默耸立,共同构成了一段不可复制的龙泉青瓷文化历史。漫步青瓷小镇,青瓷寻踪大型历史文化剧场、青瓷传统技艺展示中心、国际陶艺村等景点令人耳目一新,民宿、书吧、茶楼令人目不暇接。

披云青瓷文化园总经理孙永清告诉记者,就在八年前,整个小镇还是荒无人烟的景象,只有一些破厂房、小作坊,常住人口不足千人。随着青瓷小镇的开发建设,这里人气越来越高,业态也越来越丰富。现在,小镇里的青瓷企业和青瓷传统手工技艺作坊已有89家,入驻的市场主体已经有771家,带动上万人就业。

“如果不是亲眼看到,真的很难想象,只是水、火、土的结合,就能制作出这么精美的龙泉青瓷,真是不虚此行。”来自余姚的游客赵娜杰参观完整个龙泉青瓷的烧制过程后,忍不住赞叹道。参观之余,赵娜杰还带着孩子上阵,从拉坯到上釉,亲身体验了龙泉青瓷的制作,“这趟旅行既能更加了解青瓷文化,又能锻炼孩子的想象力,非常有意义。”

和赵娜杰一样,每天都有不少来自国内各地的游客慕名来到青瓷小镇,观看青瓷制作表演、品鉴精美成品、亲手制作青瓷,用触觉、视觉、感觉全方位体验青瓷文化。2015年,小镇旅游接待人次从2013年3.54万人跃升至47.9万人,同比增长1253.14%,旅游总收入从2013年的1300万元增长至19600万元,翻了15倍。

文旅兴镇,方兴未艾。青瓷小镇管委会主任徐东华表示,接下来将围绕着“泛青瓷小镇”的蓝图,以现有的中国青瓷小镇为中心,带动宝溪竹建筑群、古龙窑展示区和披云山景区;竹垟畲乡风情旅游区;八都温泉休闲养生中心等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景区建设,将文旅因素深深地嵌入每位来客心中。

相关新闻:

国家文物局:文物安全工作将纳入地方政府考核项目

【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短视频丨传绝活聚产业汇大师 “村改

【喜迎十九大 文脉颂中华】文化遗产融合现代生活 时尚T台演绎古

喜迎十九大 文脉颂中华 丨 一“发”一世界

湖北加大非遗保护力度 五年来专项资金投入增千万元

共3页: 上一页123下一页
责任编辑:美景
0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C) 2012-2012 河北网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冀ICP备09014245号

未经河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