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河北网首页 新闻中心 国内新闻 正文

中纪委访谈节目透露监督执纪新信息

时间:2015-11-14 20:21河北网(www.he-bei.cn)
河北网(www.he-bei.cn)权威媒体 河北门户

“治未病”“惩前毖后”“改变‘要么是好同志,要么是阶下囚’的状况”……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反腐三人谈”节目日前邀请了中央纪委案件审理室副主任熊惊峰、中央党校教授辛鸣,就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监督执纪的“四种形态”进行了探讨,受访嘉宾的不少提法引起网民的关注。

“四种形态”是指党内关系要正常化,批评和自我批评要经常开展,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党纪轻处分和组织处理要成为大多数;对严重违纪的重处分、作出重大职务调整应当是少数;而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立案审查的只能是极极少数。“中国网事”记者采访有关专家学者,为您梳理了“四种形态”的三种解读表达。

【厘清“党纪”与“国法”的边界】

——运用好监督执纪的“四种形态”是纪委的“分内之事”。中国社会科学院廉政研究中心副秘书长高波等专家认为,日前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为纪检机关履行职责、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提供了重要遵循依据。从严治党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

——变重点审理涉嫌犯罪问题为聚焦审理违纪问题。熊惊峰在“反腐三人谈”节目中说:“以前在审核处理阶段,我们对被审查人涉嫌犯罪问题的审理投入过多力量,纪检监察部门实际上成了司法机关的‘预审室’。下一步,在执纪审理方面,我们将改进审理方式,由以往重点审理涉嫌犯罪问题,转变为聚焦审理违纪问题,用党章党规党纪衡量违纪行为。在审核事实、证据的基础上,加强对党纪条规适用和处理方式的审核,确保监督执纪的‘四种形态’准确运用。”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教授刘俊海认为,纪委不再成为司法机关的“预审室”,厘清党纪和国法的边界,体现了执纪与执法的无缝对接和有机衔接,是依法治国思维的具体体现。

——改进审理文书。熊惊峰说,在审理报告等文书中,需要将违纪行为按“六大纪律”进行分类和表述,将违纪问题与涉嫌犯罪问题分开表述,用纪律语言描述违纪行为,体现纪律审查特色。

相关新闻:

国家文物局:文物安全工作将纳入地方政府考核项目

【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短视频丨传绝活聚产业汇大师 “村改

【喜迎十九大 文脉颂中华】文化遗产融合现代生活 时尚T台演绎古

喜迎十九大 文脉颂中华 丨 一“发”一世界

湖北加大非遗保护力度 五年来专项资金投入增千万元

共3页: 上一页123下一页
责任编辑:美景
0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C) 2012-2012 河北网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冀ICP备09014245号

未经河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