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河北网首页 河北新闻 社会民生 正文

博物馆文物如何“活”起来?

时间:2017-05-08 13:57河北网(www.he-bei.cn)
河北网(www.he-bei.cn)权威媒体 河北门户

  近日,石家庄外国语教育集团进行了“我爱石家庄”社会实践活动,邀请河北博物院“十大珍宝”图片展览走进校园。图为学生们在课余时间参观图片展览。图片由石家庄外国语教育集团提供

  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即将到来,作为征集、收藏和研究代表自然与人类文化遗产实物的场所,近年来博物馆的功能越来越受到全社会关注。然而,如何让沉睡在博物馆库房中的文物“活”起来,将馆藏文物资源最大限度地转化为公共文化成果,已成为新时期博物馆工作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就此,记者调查走访了我省部分博物馆。

  走出“深闺”——加强资源流动共享

  继不久前举办《水墨砚边天地宽——河北博物院书画藏珍展》,展出68幅南宋至现代的名作真迹之后,《清孤不等闲——“扬州八怪”书画展》近日也在河北博物院开展。90余幅书画珍品,走出库房,陈列于展台上,观者几乎日日爆满。

  喜人盛况,凸显出公众巨大的艺术欣赏需求。然而,这样的珍贵书画作品展览并不多见。河北博物院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博物院共收藏南宋、明、清、民国及现代等书画作品近2000幅,其中不乏明代周之冕,清代八大山人,现代齐白石、徐悲鸿、李苦禅等人的佳作,“尽管展览在增多,但更多的书画精品还深藏在博物馆的各个库房内,有待进一步走出‘深闺’。”

  记者了解到,这一现象较为普遍。有关数据显示,全国登记在册博物馆达4692家,但馆藏文物展出率平均不足2.8%。具体到我省,截至今年3月,有博物馆111个,馆藏文物逾140万件(套),但只有小部分文物进行了展出。且从近两年来看,全省博物馆基本陈列和临时展览全年共计600多个,数量并不多。

  一边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海量珍贵文物,一边是公众翘首期盼的观展需求,瓶颈究竟在哪儿?

  “主要是受博物馆自身场馆条件、资金能力、技术支撑及人力多寡等因素影响。”邯郸市博物馆馆长马小青说,比如有的文物需要修复好才能展出,可修复人才匮乏;有的博物馆资金有限,常设展厅条件差,只好让文物在库房“沉睡”……

  “要让文物‘活’起来,不仅要提高自展率,还要利用好博物馆联盟等资源共享平台。”省文物局博物馆处有关负责人指出,要充分利用好征集、调拨、交换、借用等方式,实现全省乃至全国馆藏文物资源流动共享,不断丰富、调整自身馆藏体系,为推出特色陈列展览打下坚实基础,同时要充分地利用和提升现有办展渠道,促进博物馆转型。

  延伸带动——打造特色文创产品

  “博物馆的真正价值,不在于拥有多少馆藏品,而在于如何最大限度盘活馆藏文物。”多家博物馆负责人表示,让馆藏文物“活”起来,不仅是物理形态上的空间移动,更是文化业态上的鲜活脉动,譬如以文创产品为依托,让文物资源走进千家万户。

  为了充分发掘文物价值,磁州窑博物馆于数年前和台湾法蓝瓷公司合作,以磁州窑独特的“白地黑花”装饰为主打元素,生产了第一套“流光美影”文创产品,推出后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之后双方进一步合作,在磁县建立磁州窑文创产品研发生产基地,设计生产“流光美影”系列创意陶瓷达23个品种。

  如今,不仅磁州窑博物馆,石家庄市博物馆、武强年画博物馆、唐山市博物馆等均在努力开发自己的文创产品,这些产品涵盖了艺术品、工艺品、饰品及动漫衍生品等近百个系列数千个品种。然而,走访中记者发现,还有不少博物馆仍处于文创产品开发初级阶段,如根据文物图案设计小信封、饰品、小贴画……产品多却单调乏味,缺乏独具艺术魅力的原创性设计,还停留在简单模仿与纹样利用阶段。

  “我省博物馆的文创产品,数量已处于全国前列,但多而不强、多而不精。”省文物局博物馆处有关负责人认为,今后博物馆要在高素质文创产品技术人才引进和培养、文创产品品牌策划、营销策略整体规划、产品原创性上下功夫,“根据馆藏资源优势,找好定位,形成鲜明的文创风格,与优秀的博物馆、文创企业建立创意和市场共享机制,走出一条适合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

  生动社教——增强观者互动体验

  燕赵大地上每一件文物,都是河北好故事的讲述者。然而,文物自身毕竟不会说话,仅凭过去那种走马观花式的观赏,很难认识其文化内涵。“只有深入触及到文化层面,通过各种社教活动来增强用户体验,才能真正让文物负载的艺术元素、文化底蕴和历史知识‘活’起来,让其文化辐射力得到散射。”采访中,多家博物馆负责人表示。

  为了把体验融入欣赏中,邯郸市博物馆结合展览开展讲座、非遗手工体验等活动,且与学校合作建立博物馆青少年教育示范基地。“目前,占地500多平方米的博物馆青少年体验中心已建成,正在进行剪纸、陶艺、年画印刷、铜镜拓片、儿童考古等课程探索,很快就能向全市青少年敞开大门。”马小青说。

  为了让馆藏皮影“活”起来,唐山市博物馆坚持开展主题活动,如皮影知识讲座、原生态皮影戏表演、跟皮影大师学雕刻、编排皮影舞蹈……“文物是死的,背后的技艺是活的。博物馆要善于把制作技艺、演示技巧、演唱方式传授给人们,让人们在互动中真正领略其价值。”唐山市博物馆馆长鲁杰说。

  “提高服务意识,努力建立与周边学校、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城乡社区等的共建共享模式,有计划地组织社会各界到博物馆参观学习。”省文物局博物馆处有关负责人说,除了“请进来”“走出去”等多元化互动体验模式外,博物馆还要进一步创新传播方式,比如实施“互联网+中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等,为全社会提供更多、更迅捷的公共文化服务。

相关新闻:

【探寻运河文化】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郑口挑水坝

河北省文物局:吹响雄安新区文保与考古工作“集结号”

国家文物局将支持雄安新区文物保护和考古工作

雄安新区建国前后房地契入藏保定房地契博物馆

河北博物院文物首次大规模赴台展览

责任编辑:美景
0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C) 2012-2012 河北网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冀ICP备09014245号

未经河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