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河北网首页 河北新闻 社会民生 正文

生态红线,须牢牢守卫的生命线【长城时评】

时间:2017-02-14 10:35河北网(www.he-bei.cn)
河北网(www.he-bei.cn)权威媒体 河北门户

  近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0年年底前,全面完成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勘界定标,基本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国土生态空间得到优化和有效保护,生态功能保持稳定,国家生态安全格局更加完善。(2月8日《光明日报》)

  一方水土,一方人。人类文明史与生态自然观,大致就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辩证关系。用顶层设计的话说,“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生态保护红线”从概念落为现实,起码说明两个共识业已达成:一则,生态保护是根子上的原则问题,事关国家安全与民生社稷;二则,生态文明建设非一时之选、一城之役,而是须倾全国之力、集全国之智才能完成的国之大事。

  “18亿亩耕地红线”后,这是上升至国家生命线高度的第二条红线。顾名思义,耕地红线只是针对耕地,但生态保护红线则囊括了耕地、森林、沙漠、海洋等所有的生态空间,是国土空间保护的强力拓展与纵深。生态保护为何要划出红线?理由无外乎有三:第一,越是经济发展,越要处理好与环境生态协同进步的关系。资源能源是个定量,中国的发展,迟早要由“环境换取增长”转轨为“环境优化增长”。可持续发展也好、绿色增长也罢,先要把红线的规矩挺在最前方。第二,这些年来,环境生态问题已然成为民众的心头大患。草原沙化、地面沉降、水土流失,这些遥远的地质变化,甚至成为“城市病”里的日常肇因。蓝天褪了色、空气有了恙、冰川瘦了身……一些司空见惯的变化,正在蚕食着梦想之路的获得感。生态即民生,环境即效益,红线高悬,发展的代价才不至于过于惨烈。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我国大江大河的主要源头区、生态安全屏障区、河湖湿地、各类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等,是支撑国家生态安全格局的重要组成,是最需要保留的绿水青山。把这些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实施严格保护,将为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子孙后代留下金山银山。

  红线,就是必须严防死守的高压线。有了红线,才有边界、才有雷区、才有警戒点。从“五位一体”到“绿色化发展”,再到“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将生态文明建设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环保法长出了牙齿,生态保护有了痛觉,因此,山水林田湖才会成了一个生命共同体,而人与自然生态的关系亦更为唇齿相依。

  当然,徒法难以自行。有了生态红线,还要把这根线画到全社会的心里眼里,更要把这根线落实到全领域的天上地下。在红线之下,凝聚最广泛社会共识,激活最澎湃建设原动力,对“生态保护红线”的敬畏,才会化为和谐发展、美丽中国的行为自觉。(邓海建)

相关新闻:

保定小伙儿用孝心架起社会文明的桥梁【长城时评】

真抓实干,将“安全生产”推向新高度【长城时评】

成安县:文明创建显发展活力

大厂县威武屯村:美丽乡村荡漾文明新风

【贺新春·寻年味】春节需要“四要”“四不要”

责任编辑:美景
0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C) 2012-2012 河北网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冀ICP备09014245号

未经河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